当前位置:博天堂国际-博天堂手机app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谈谈大学生对国防的认识9篇

谈谈大学生对国防的认识9篇-博天堂国际

时间:2022-11-07 19:10:06 浏览次数:

谈谈大学生对国防的认识9篇谈谈大学生对国防的认识  论述大学生树立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国防意识是以祖国安危为特征的理性思维。事实上,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不但要有对国家防务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谈大学生对国防的认识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谈谈大学生对国防的认识

  论述大学生树立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国防意识是以祖国安危为特征的理性思维。事实上,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不但要有对国家防务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还要有抵御外侮,捍卫祖国独立和主权的思想认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需要树立国防意识,它集中体现为对战争与国家防务问题的关注,对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坚决反对外来侵略和我国国防建设和各种防务政策与措施的认同。增强国防观念,要树立三种国防知识,忧患意识,尚武意识,责任意识。

  首先,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我很关心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我认为国防不仅仅是军队的事情,而是全中国人民的事情。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作为祖国的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国防意识观念。目前的中国乃至世界,总的来说虽处于和平时期。但暴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同时中国还面临着很多的内忧外患,俗话说有备无患。我认为目前重点虽然是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可是我们也要对国家面临的外部威胁有清醒的认识,时刻保持必要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才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学不仅是一个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取得高等学历的地方,它也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国防意识,忧患意识的地方。一个对自已祖国都不关心的人,学历再高也不会成为国家的栋梁,祖国的接班人。一支没有忧患意识的军队是注定要被消灭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注定要被侵略的,而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高校大学生更是不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竞争和中国国防

  安全需要的!!其次,我们还要树立尚武意识。尚武不是好勇斗狠、穷兵黩武,而

  是要崇尚军事职业重视国防建设,特别是国家利益面临威胁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不惜作出重大牺牲,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捍卫我们国家的一切利益!!目前中国面临的形势堪忧,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东海问题,中印边界问题,南沙问题都可能引发军事冲突,我们党和国家正在经受严重的挑战,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怎能置身世外。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七十年后的今天,谁也不知道下一场“抗战”将在何时打响......其实,战争的威胁时刻存在,国际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和军事干涉主义的抬头都说明了实力政治和丛林法则仍然适用于今天的世界。和平仍然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而非道义来捍卫。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善良的中国人民不希望看到战争。可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西方超级大国亡我之心不死,东面的强邻也不愿反思侵略历史。我们只能尽量避免战争,却不能逃避战争,如果可能的话,也许我们大学生也会奋战在第一线的!!

  最后,我们还要树立责任意识,作为当今高校大学生,同样在国防上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权利和义务从来相辅相成,准备战争就是高校大学生的国防义务,国防不仅仅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国防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未来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的高校大学生应该为国防做点什么?很明显,中国有一支相对强大的军队,暂时还用不着高校大学生去扛

  枪。但高校大学生却并不是没有事情可做,而且我们该做的事情还很重要。一个国家,知识分子是国防力量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战争年代,今天的高校大学生就是明天的高技术兵种之优秀战士。国防是我们大家的事,连着你我他,为了这片维系千万家的安宁,每个人将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宪法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纵观国际形势,我们需要培养一种世界的眼光

  军事理论课就是培养我们基本的国防知识和积极投身国防建设和为国效力的精神。虽然军事理论这一学科即日起已经结业了,可是,我们树立这三个重要意识的精神不能消退,我想,为了祖国的和平和繁荣富强,我们时刻都准备好了去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二:谈谈大学生对国防的认识

  通过对大学生的国防历史中国国情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居安思危意识教育让每位大学生都具有爱国的思想爱国的情感爱国的精神爱国的行动使他们懂得弱国无外交弱国无人格的道理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热爱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大好山河热爱领导我们事业前进中国共产党热爱保卫国家安全的人民军队

  大学军事教程结课论文

  ——大学生国防教育对国防的重要意义

  在学习了大学军事教程的后,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让我们能够了解国防,认识国防,也增进了我们对国家安全形式的认识,所以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具有很强的教育的意义。

  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时,我觉得是一门无趣的课,但随着课时的深入,我了解到很多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的内容,我渐渐发现大学军事教程不是我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无趣,它和我们现代大学生息息相关。在中国国防新世纪发展中,在校大学生是国防建设的未来,对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这对于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和平年代,因而国防意识不够强,而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拥有足够的国防知识又必不可少,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居安思危、矢志报国、磨砺青春、升华自我”的国防教育具有时代必然性和历史紧迫性。

  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尤其是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同关心同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而民众国防意识的培养与强化,不能光靠战时去进行,在和平时期就应该加强。一般来说,战争时期人们为了打败对手,抵御外患,防卫观念是很强烈的,但和平时期人们就容易滋长麻痹思想、苟安心理,失去必要的防卫观念,没有了危机意识,那么最终只能落得挨打的悲惨下场。当代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国防是政府的事情,是军队的事情,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国防不仅仅是军队及政府的事,没有全民国防观念的提高,便不可能有真正强大的国防。

  其实困防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尤其是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我们是社会中的新生力量,对我们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是培养我们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也是进行最基础、最稳固的国防意识教育,以增强我们的责任感、使命感。由于国防教育的内容是有关国家的安全防卫问题,它与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通过国防军事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对战争与和平有清醒的认识,对中国国防历史、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有正确的了解,强化了国防意识,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居安思危、爱军习武、保家卫国等国防观念。

  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国防教育,能使人们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信念,中华民族有着爱国主义的传统美德,只有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才能使他们为祖国积极献身、流血牺牲。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军事技能训练,还是军事理论教学,爱国主义教育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大学生经过军事课的学习,极易被国防这种关乎国家兴衰、人民生死的大事所感染,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而集体主义思想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大公无私的思想,是我们军队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时,关心他人为重。

  高校国防教育对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有助于激励大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使命感、光荣感以及为保卫国家民族利益而自觉斗争的精神,对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作为掌握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负有重大的历史责任.当代大学生是承前起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他们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因而当代大学生应该是能够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

  因此,作为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基础,国防意识必须深入到每个大学生的心

  中,使之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国防意识,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同时,对我国的国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对于我国的国防建设不无裨益,反过来又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通过对大学生的国防历史、中国国情、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居安思危意识教育,让每位大学生都具有爱国的思想、爱国的情感、爱国的精神、爱国的行动,使他们懂得“弱国无外交、弱国无人格”的道理,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热爱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大好山河,热爱领导我们事业前进中国共产党,热爱保卫国家安全的人民军队。大学生代表了掌握当代最前沿知识和理论的阶层,未来祖国建设和发展的中间力量,他们具有民族自立自强精神,祖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有了内在的动力。同时当代大学青年担负着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责任,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安危,志愿为祖国的利益而战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做出奉献。

  加强对大学生国防知识的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不仅应该而且应该全面开展.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是国家之幸民族之福,功在当代利在后世。大力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所处的国际形势,明确我国所面临的威胁,正确认识战争与和平的辨证关系,增强国防观念,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切实增强国防力量,在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中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只有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得到增强,进而也必然会推动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并从根本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三:谈谈大学生对国防的认识

  浅谈对国防的认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对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周边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一个对国防一知半解的人到很关心国家形势的女生我了解了明白了也更加清楚的认识了国防

  浅谈对国防的认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对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周边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一个对国防一知半解的人到很关心国家形势的女生,我了解了、明白了、也更加清楚的认识了国防。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古语云:“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领土的无限扩张、还是成为全球的霸主?,我的答案是: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而国防是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强大的国防,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首先,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我国所面临的周边形势是多么的严峻、复杂。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字一句都是可在心中的。面对美韩的联合军演、面对日本的钓鱼岛事件、面对此前的南海问题、周边国家的一系列挑衅行为„„这事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我们要做的不是沉默、不是一再的忍让。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来做最坚实的后盾。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的指引下,不断向现代化、正规化迈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军队的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核武器、歼10战斗机、“蛟龙号”潜水艇„„但是我们要明确,我们和超级大国或是老牌的军事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未来的道路还会走的很艰辛。有人说现在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大势,壮大国防违背了这一前提。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强大的国防,是和平、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强的国防做保证,结果只有一个“弱国无地位,弱国无话语权,弱国必亡。”同时国防不是军队的国防、不是哪几个人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有责任为国防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在21世纪我们更应该去学习和了解国防,树立有备无患、居安思危的意识。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越是在和平的时期,越要宣传国防建设的意义,克服麻痹心里,增强人们的国防观念。现阶段,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建设一直现代化、正规化的军队,确保国防安全。而这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随着科技不断更新、社会的飞速发展。未来的战争不再是简单的敌我面对面作战,而是陆海空三维地点,外加信息化、无人化、机器化作战。也不再受地形、气候的影响。而这一切也在告诉我们:未来的战争是要我们一起去面对的,要举国战斗。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我们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我的忧患意识、国防意识、爱国意识,更好的捍卫国家的尊严、民族的独立

篇四:谈谈大学生对国防的认识

  国防建设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防建设,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为依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坚持同国家建设协调发展,坚持全体军民共建国防的原则,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它着重进行国防领导体制、武装力量、国防科技、国防工业、国防动员、兵役制度、国防教育、国防法制等方面的建设。(张万年《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第211页)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军、警、民密切联防的强大巩固的边海防体系;采取正确的民族政策,加强了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的团结;在经济上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奠定了雄厚的边海防物质基础;进行自卫反击作战,粉碎了敌人的蚕食和侵袭,保卫了边疆的安全。但是应当看到,在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面对敌人的海陆空立体进攻,不仅要建立强大的边、海防,而且要建立一支有快速反应能力、强大投送能力、高度机动能力的军队,国家在任何方向上遭到侵略都能迅速投人交战,并取得胜利。国防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结束了有国而无防的历史。国防建设在武装力量建设、武器装备发展、防空体系的建立、动员体制的建设以及国防外交与国家军事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使中国的国防力量逐步增强。国防建设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给国防建设注入巨大活力、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使国防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遇到了一些新的突出矛盾:1.怎样使经济利益与国防利益统一起来的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驱动型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是价值规律,在价值规律的决定和导向下,必然刺激市场主体自发地去追求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用较小的投入去创造尽可能多的产出,力求获得超出平均利润之上的自身利润,这种内驱力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是极为有益的。但市场经济自身也有其弱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市场不能自发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国防建设领域这方面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例如,军工生产改变了过去统得过死的单纯计划体制,军工企业走向市场,这固然给国防经济带来了活力,但由于企业的经济利益与军品生产所要求的国防利益之间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完全一致,一些军工产品的生产利润偏低,在市场的驱动下,许多军工企业对军品生产缺少积极性,出现重民轻军、本末倒置的现象。又如,一些重大国防科研项目需要集中全国的科研和技术力量进行协作攻关。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靠的是"全国一盘棋",攻关大会战,有设备出设备,有技术出技术,不讲代价,不讲条件。在搞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防经济的微观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由于大量科研单位和军工企业逐步转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进行协作就有许许多多的利益关系需要协调。出于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意识,企业与企业之间在技术上也可能互相封锁。再如,为了巩固国防,确保国家和民族的安全,就必须把国防意识贯穿于我们的各项建设事业中,在一切重大项目的建设中,都要统筹考虑国防的需要,力求实现经济效益和国防效益的统一,做到平战结合,军民两用。这样,就需要在工程建设中追加部分的投入。许多地区、部门和企业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就往往看重眼前的、局部的利益,使一些已经建成的项目和在建项目不能发挥应有的国防效

  能,甚至留下重大的隐患。更有一些单位和个人见利忘义,破坏和侵占重要的国防设施。这些现象都应引起重视。2.物质利益观念的强化对国防建设所需要的献身精神形成了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物质利益观念大大增强了,物质利益已经成为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最主要的显性因素。这固然有其合理的、积极的、体现社会进步的方面,但它对于人们无私奉献精神的冲击也是不容回避的。国防建设是造福于祖国和人民的事业,是最需要献身精神的事业。特别是作为国防力量主体的军队,更以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为其主要的职业特征,军人平时要在艰苦的环境里卫国戍边,战时要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冲锋陷阵,需要做出种种牺牲,付出种种代价,许多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但在中国现有条件下,军人的经济待遇比较低,存在着种种后顾之忧。军人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之间有失衡的现象,与社会上的一些高收入人群更有明显的"反差",这就造成了军营对青年特别是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减弱,不能够吸引和保留最优秀的人才;青年应征入伍的热情下降,进而兵员素质下降;部队干部战士不安心,见异思迁等等。3.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着不少新情况。国防动员包括武装力量及为战争服务的人员的动员、经济和科技动员、政治动员等等,涉及国家和国防建设的方方面面,其关键是形成一种与整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国情相适应的快速高效的动员体制。国防动员体制是国家为实现平战转换,尽快地把战争潜力转化为应付和赢得战争能力所建立的体系制度,它包括在各行、各业、各个环节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及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计划规定、法规制度等等。中国过去的国防动员体制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联系的,国防动员的方式采取单纯行政命令的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方式已经不完全适应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和整个社会组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益主体趋于多元,无论是武装力量的扩编、民用产品的转产、交通运输力量的征用、人民防空的组织,还是其他财力、物力的动员等等,较之过去都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必须探索并努力形成一套新的快速有效的动员形式和程序。毫无疑义,国防动员作为国家由平时转入战时的非常行为,必须带有强制性和不可抗拒的权威性。但是,在国家利益至上的前提下,也应该兼顾到不同利益主体自身的利益,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凝聚强大的赢得战争的力量。要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对各种利益主体及个人的权利、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与国防动员领域的情况相联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微观经济基础的变化、人的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及人员流动性的增大,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出现了"经费难筹措、人员难集中、活动难开展"的情况,个别地方民兵训练甚至出现了"召之不来,来之要钱,钱少不干"的现象。这些都需要结合新情况,探索新的路子加以解决。4.新的社会环境对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和管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实行对外开放,窗户打开了,现代文明的清新之风扑面而来,资产阶级的腐败思想文化也难免乘虚而人。市场经济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活力,带来了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但市场自身也有弱点,对社会风气的某些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当前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酒绿灯红"现象,固然是经济文化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往往进步与落后相伴,健康与腐朽共生。一些场所在貌似现代、高雅的幌子下往往成了藏污纳垢之地,成为滋生腐朽现象

  的温床,丑恶和罪恶的渊薮。军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各种社会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必然会反映到部队中来,一些消极影响不容忽视。例如,在一些发达地区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军营四周到处是高档饭店、歌舞厅、夜总会、咖啡屋、酒吧、桑拿、发廊以及其他高消费的场所,这些对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与管理教育带来许多新问题。近年来,一些官兵被腐朽思想文化腐蚀,追求享乐、金钱,走上犯罪道路的不乏其例。军营内与外面世界的巨大"反差",也使部分官兵不安心,不愿意过相对艰苦、单调的军营生活,不愿意受部队各种严格纪律的约束,它对官兵尽心尽职搞好国防建设产生离心作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中国国防建设一个长期的基本方针。国防现代化需要国家雄厚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支持,国防现代化水平只能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而逐步提高。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关系到国家发展与强盛的大局。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军队要积极支持和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国家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带全局性的基本关系。正确处理这个关系,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无疑具有深远意义。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国防建设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经济实力还不强,必须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除非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这个中心。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也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国防现代化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中,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与国防现代化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张万年《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第172页)和平时期国防建设国防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保障和支柱,在国家建设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商讨新中国建国纲领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就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强大国防的号召,并由此拉开了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序幕。此后,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为国防事业倾注了心血。国家有今天,人民有今天,中华民族有今天,与国防的巩固和日益强大有着密切关系。分析总结国防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稳健的步伐去建设更加强大的国防,不无助益。1、国防作为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只有巩固和强大。国家才能获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益。国防,是国家为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外界侵犯而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总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根本的利益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生存即安全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而这种安全与发展权益的获得与保障,则是与国防的强大与巩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说,旧中国有国无防、国门洞开饱受列强欺凌的历史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应当永远汲取的教训的话,那么,建国之初我们即依靠军事、国防力量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和捣乱,为年轻的共和国赢得了

  国际地位与和平建设发展环境的实践,则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开创了新纪元。新中国是在极其复杂严峻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中巩固和发展的。在国内,国民党反动派及一切旧势力不甘心它们的失败,仍依靠其残余的军事势力和经济的、文化的、宗教的多种手段进行顽抗;国际亡,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列强既不愿看到中国脱离殖民体系而独立,更害怕它走向繁荣富强。它们在外交上、政治上采取不承认主义,在经济上实行封锁禁运,特别是在1950年发动了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中国的东北边境。面对这种严峻的斗争形势,党和政府做出了建设强大国防保卫新生政权的英明决策。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就指出:由于帝国主义和国内阶级敌人的存在,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强化人民的国家机器,借以巩固和保卫人民的利益,是使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进到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前提。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在政协举行的国庆一周年庆祝大会上也强调:"胜利了的中国人民不可能设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来保护自己,必须及时地加强我们的国防建设。"因此,在百废待兴、国家经济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国家仍然集中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国防建设中去。一方面迅速建组建了海、空军两个新的军种和装甲兵、铁道兵、防化兵、工程兵等新的兵种,使军队建设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方面迅速建立和发展国防工业、国防科技,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为国防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依靠这支不断强大起来的国防力量,我们很快剿灭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军事力量,稳定了社会秩序,并胜利地完成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任务,迫使世界头号帝国主义军事强国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这就不但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新生的人民政权站稳了脚跟,使中国人民获得和平建设的环境,而且使包括帝国主义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不得不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个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当时,新中国赢得了与自身经济实力不甚相称的崇高国际地位,体验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伟大力量,主要有赖于国防事业的巩固和强大。2、国防作为以军事力量为主体的防务体系,只有着重加强常备军建设,国家安全才有可靠保障。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强弱,从总体上说,取决于由军事、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及人口地理诸要素构成的综合国力。但在所有这些要素中,属于支柱地位的是军事力量,而军事力量的主体又是常备军。其他各种要素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作用于常备军建设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国防力。作为我国常备军的人民解放军及武警现役部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担负着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的重大使命。我们党是靠武装斗争,靠人民军队才建立了新中国的,因此对常备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早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毛泽东就提出了"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的著名论断。1949年3月他在给"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官兵的复电中又提出了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的强大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设自己的空军和海军。在党和国家及全国人民的关怀下,我军的武器装备不断改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战斗力不断增强,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平建设时期军队建设必须以现代化为中心。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就认识到加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抗美援朝战争之后,这一认识更加成为党和军队的共识。1953年底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正式确定了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方针,指出这既是

  应付侵略战争的客观要求,也是军队建设走向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坚持并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思想,发出了"为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而奋斗"的号召,使现代化这个中心在军队建设中重新确立起来。我军作为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只有不断加强现代化建设,提高现代条件下的防卫能力和作战能力,才能不辱使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3、国防作为尖端科学技术的集萃地,只有使国防科技跻身于强国之林,才能树立起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国际形象。国防事业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的头等大事,因而自古以来,人类社会最新科技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国防斗争,甚至直接产生于军事、国防领域。国防科技的进步成为国防力量强大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当今世界,国防力量的竞争集中表现为国防科技的竞争。在国际上只有成为国防科技强国才能确立起政治军事大国的地位。建国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也是与国防科技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指出:为了保卫祖国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依靠我们过去和较为落后的国内敌人作战的技术装备是远远不够了,"我们的陆军、空军和海军必须有充分的机械化的装备和设备",必须尽快建立和发展我们的国防科技事业。尽管当时国民经济尚处于困难时期,党和国家还是把发展国防科技、国防工业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之一。在常规武器的研制和生产取得实质性进展之后,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毛泽东又提出了我们也要搞一点原子弹的更高目标,指挥我国国防科研向高科技领域进军,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59年6月,我国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开始上马,到1964年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三年之后又爆炸了氢弹。在1964年第一枚近程导弹试验成功之后,在1966年、1969年又相继发射了中程和中远程地地导弹。1970年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国防科技获得了新的发展。1980年我国向南太平洋地区发射远程火箭,准确命中目标。1981年我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人造卫星。1982年又成功地进行了潜艇水下发射火箭。进入90年代,我国运载火箭发射技术打人了国际市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使我国具有一定的核反击自卫能力,成为世界上五个独立地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当前,我国国防科技特别是高科技,与美俄等国家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在国际讲坛上的发言权、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国地位还不相称。要缩小这种差距,树立起应有的国际形象,就必须在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加快国防科技现代化的步伐,在国防科技上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4、国防作为全民的国防,只有调动亿万群众关心和参与国防事业的积极性,国家安全才有牢固的根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这一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国防也必须是全民的国防。只有把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贯彻运用到和平建设时期国防上来,形成一套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

  民群众在国防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的机制,才能使国防建设获得最深厚的力量源泉,筑起真正的铜墙铁壁。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建立全民国防体系问题极为重视,逐步形成了体现"人民性"、"群众性"和"整体性"特征的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组织形式和保障措施。经过多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国防机制。坚持和发展"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在加强常备军建设的同时,重视加强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的后备力量建设。第一届全国政协制定的具有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中就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兵制度》。1951年5月中央军委专门发出了加强民兵建设的指示,指出民兵和自卫队应成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有力支柱。195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确立了预备役建设的法律地位,随即中央军委发布了组织预备役师的命令,并突出抓了预备役部队的质量提高和民兵工作的"三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特别是预备役部队的建设有了根本性的加强。近年来,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在配合人民解放军正规部队执行保卫边防、巡逻执勤、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发挥了强大的后盾和助手作用,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生力军、突击队的作用。5、国防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服务于经济基础巩固和发展的需要,才能永葆生机和提高效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国防建设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经济基础服务主要表现在,当外敌或国内敌对势力以武力破坏或改变国家经济基础时,用革命的、正义的战争来维护和保卫它;而国家处在和平建设时期,则主要表现为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创造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这一思想我们党在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就明确提出来了,稍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做了全面的阐述,指出:为了建设强大的国防,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费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有更大的进步"。根据这个思想,我军军费开支由抗美援朝时占国家财政支出52.9%降到50年代末的17.95%。同时采取了军队精简整编等一系列正确措施。进入60年代以后,由于贯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处理上偏重于国防,军队数量膨胀,国防工程遍地开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正确贯彻了邓小平关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在要服从经济建设的大局下行动的思想,军费开支在国家财政预算中的比例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并大力开发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从而为新时期经济的起飞创造了条件。同时,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有新的发展。强调国防建设服从经济建设的大局,并不是说可以放松国防建设或降低国防建设的标准,而是求得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国防为经济建设服务,其中就包括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和平环境,而这只有在国防建设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因此,毛泽东在50年代就提出"两手抓",即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的思想。195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若干问题的指不中进一步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是不可动摇的,但也必须重视和适当加强国防建设,忽视国防建设的思想是极其有害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又

  从国家"四化"建设是一个整体的高度出发,指出: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如果不搞国防现代化,那岂不是三个现代化。"强调"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武器装备,加强国防现代化。历史的经验启示我们,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往往是以力量上特别是军事力量上的某种平衡均势为前提的。苏联解体虽然结束了两极对抗,减少了世界大战爆的危险,但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我国周边的不稳定因素也并未消。在这样的国际局势下,我国国防力量的加强对国际局势特别是亚地区的稳定,对国家的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国防纳入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统筹兼顾,协调展,使国防建设永葆生机和高效运转。(姚有志《世纪论兵》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9页)国防现代化当代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同样包括国防力量的竞争。正在世界范围兴起的综合国力竞争,集中体现着当代条件下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利益。国强要以国富作基础,但国富并不等于国强。一个国家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而无强大的国防力量,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国际地位,也难以巩固已有的经济建设成果,甚至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受制于人。当今世界,尽管各国的社会性质,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所处地位及国家利益目标不尽相同,但都在致力于增强包括国防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以谋求新世纪的战略主动。中国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解决中国现阶段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所有问题,关键是要把经济发展起来。经济建设及其发展状况,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一个大局问题。离开这个大局,社会主义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中华民族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国防建设的根基就有崩溃的危险。因此,国防现代化建设必须在这个大局下行动,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同时,国防现代化建设是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国防现代化,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完整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是保证国家安全需要的一项不可或缺的伟大事业。可以断定,今日中国,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要想拥有重要的国际地位,成为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就是一句空话。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邓小平文选》,第3卷,27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惟一的社会主义大国,离开了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就不足以成为对国际事务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之一,就不足以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足以振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力量,始终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强后盾,是国家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宁的可靠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迫切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一场新的军事革命正在兴起。增强国防力量是一个长期积累、持续渐进的过程。无论是武器装备的改善、军事理论的创新,还是部队官兵的训练、后备力量的组织和动员等等,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其根本利益的驱动下,充分利用相对和平时期的宝贵机遇,从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不断加强国防建设,抢占新世纪的军事制高点。超级大国在两极格局解体后,仍然保持并继续加强在全球范围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需的扩张

  型军事力量,保持高强度的军事投入,以维护其军事上的超强地位。世界上一些有影响的大国,在积极发展综合国力的同时,不断增强国防实力,以便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处于更加有利的态势。即使一些并不富裕的中、小国家,在积聚国防力量方面也不敢稍有懈怠,把增强国防实力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以求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中争得相应的地位。相比之下,中国的国防建设还存在着国防现代化水平与高技术战争不相适应的突出矛盾,国家可能提供的财力、物力还难以满足国防建设的客观需求。如果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建设可以"自我保障,自我发展";或者认为"经济发展了,国防就会自然而然地强大起来";甚至认为反正大战打不起来,国防建设可以"缓一缓、放一放"等思想,都是十分有害的。不仅会导致国防建设停滞不前,进一步拉大同发达国家国防现代化水平的差距,而且会

篇五:谈谈大学生对国防的认识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充分说明国防和军队建设能否坚持以现代化为中心直接关系到国防实力和军队战斗力特别是履行使命的核心席指出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丌相适应军事能力不履行新丐纨新阶段我军历叱使命的要求还丌相适应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长期面临的主要矛盾

  大学生与国防的关系

  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安全需要的产物,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所以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更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建立巩固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关注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使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适应国防现代化需要发达国家不仅中是军人的军政素质而且重视文化教育。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未来的中国军队必然是高素质的大学生成为主体。许多发达国家军官都是大学毕业,实行“全民防御国防”。而且,高科技才是核心问题,没有科技,一切就像纸上谈兵。因此,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解决我国国防和军队发展主要矛盾的根本举措。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彻底结束旧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并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全面启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规划了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蓝图,着手解决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大大缩小了中国与其他强同在国防实力和军队战斗力方面的距离。后因“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延缓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拉大了中国与其他强国现代化水平的差距。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充分说明,国防和军队建设能否坚持以现代化为中心,直接关系到国防实力和军队战斗力特别是履行使命的核心席指出,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长期面临的主要矛盾。这就规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解决现代化问题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时代特征,如果不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军队就难以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的重任,并将制约国家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安全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因此,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现代化为中心,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部工作都应当围绕现代化来展开。所以,要实现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则必须要

  1

  提高中国军人的综合素质。现代化的武器也不是一般人就能熟练掌握的。在今后的军队建设中,必定需要征召大量我们大学生入伍。当国家召唤我们时,每个人都应义无反顾的响应国家的号召。也许每个大学生都有这样的激情,但却缺少相应的军事技能和国防知识。因此,国防教育不应只停留在表面,而应具体化。国防教育中,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对我们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仟务.军事理论课通过讲授军事科技,使我们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军事技术方面的差距,从而激发我们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实践,努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中华民族欲立足世界优秀民族之林,我国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就必须加快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力量。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政治多极化使世界大国之间保持着既斗争又合作的微妙平衡。发展经济和科技实力成为世界各国国家政策的核心。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瓦解,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冥顽不灵,恐怖主义气焰嚣张,日本极右势力沉渣泛起,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贩毒、走私等跨国犯罪屡禁不止……我们必须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振兴国防的重任就落在青年一代的肩上。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大学生是我国青年的优秀群体,更应该承担起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这一历史使命。国防教育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培养我们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因此,积极投身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不仅是我们报效祖国的方式,也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

  作为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首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把这些科学理论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其次,我们应当关心时事,关注国内外形势发展,并自觉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我们必须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分析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透

  2

  过国际形势纷纷扰扰的表象,深刻的把握住它的实质,甚至,推测出它的发展趋势。这对于祖国将来国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都具有重大意义。第三,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理论知识。国防教育是以国防为目的,以教育为手段,作为大学生,应该将自己的命运紧紧的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紧抓时代的脉搏,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及强烈的爱国意识,而爱国意识是一种发自内心对国家的热爱与尊敬,是在国家陷入危难时能毫不犹豫为国家献出生命去守卫她的一种感情。当战争爆发时,只有心中溢满了对国家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才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才有无尽的战斗力。在当代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即便是处于象牙塔的大学生也不免有着不成熟的价值观。当一个人把金钱、名利看的比国家重要时,又怎么能指望他上战场杀敌呢!因此,在高校中进行国防教育首先应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修正与巩固,只有我们正确认识国防教育,了解国防教育的特点及重要作用,能够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才能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中国大学生从来都有着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每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站在时代的前列,挺身而出,用青春热血保卫国家的和平安全.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我们蕴藏着巨大的人才资源,和平时期抓好对我们的军事训练和教育,进一步强化他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品质,提高我们操作高科技装备的能力,一旦发生战争,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就是极为可观的战略后备人才,能够确保我们战胜任何最强大的对手.

  通过国防教育,特别是军训,不仅可以学习到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学习到人民军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国奉献、勇于牺牲,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优良传统。这些都十分有利于我们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献身,无私奉献,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有利于我们学习高科技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开拓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活跃思维方式;有利于磨练我们的意志品质,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我们组织性、纪律性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从而为将来建设祖国,保卫

  3

  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因了国防教育而带来的性格品质上的变化,可以为我们大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重要的基础,也使我们将来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

  民无兵不安,国无防不立。国防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兴旺也就没有保障。然而,在当今社会仍有一些人认为国防知识军队的事情。其实不然,国防是每个公民都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增强国防意识,积极接受国防教育,为祖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4

篇六:谈谈大学生对国防的认识

  大学生国防教育心得

  通过了解国防教育之后,大学生们都有哪些心得体会呢?下面为大家推荐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心得,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古往今来,世界上一切主权国家,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国防教育,不断强化公民的国防意识。在当今的和平时代,国防教育依然是世界的一大战略问题,随着主权国家观念的强化,现代国民意识确实立,国防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不重视国防教育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没有国防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因此,一定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族的国防观念。

  国防与你、与我、与他、与每一个公民的利益关系本来是十分清楚的。国强那么民安,国破那么家亡。这是历史经历的总结,是人们通过血与泪换来的对国防与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生活等价值关系的深刻认识。我们不能等到敌人把刺刀逼近胸口上,再来认识它的重要性。因此,在平时我们享受国防带来的安宁环境和幸福生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它、轻视它。要通过经常而有效的国防教育,使人们居安思危,从而积极关心和参加国防建立。

  一般地说,当外敌入侵,公民的生存、生命、家庭幸福受到直接威胁的时候,对国防重要性的认识要深一些,会觉得没有国防不得了;而在和平时期,当自己国家由于已有相当强大的国防力量,外敌不敢贸然进犯,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生活的时候,那么容易出现轻视国防,甚至出现国防可有可无的认识和心态。这好比人们对待安康一样,安康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十分珍贵的,有的人当自己处于安康状态时,却并不觉得它的重要和珍贵,当安康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将要失去它时,才觉得安康对于个人的生存、生命、生活是多么重

  要。实施《国防教育法》有利于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激发全民爱国热情,建立和稳固国防。

  回首历史,中华民族屡遭侵略战争之害,饱受列强的欺凌之苦,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通过长期英勇顽强,前仆后继,艰辛卓绝的奋斗。推翻了三坐大山,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使伟大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终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展道路。现在,我国既面临难得的开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抓住历史机遇,集中力量进展现代化建立的时候,必须清醒地看到,天下还不很太平,国防力量比照严重失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防政治,经济和平安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开展,对此,我们绝不能放松警觉。《国防教育法》的制定和贯彻,为深入贯彻党在国防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推动国防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制定国防教育法对于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国防建立和经济建立协调开展也有重要意义。同时,制定国防教育法也是贯彻落实国防法和教育法的需要,教育法在总那么中明确要求,“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展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通过宣传贯彻国防教育法,可以表达和落实国防法和教育法对国防教育的原那么要求。

  实施《国防教育法》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国防建立和经济建立协调开展。法国作家都德的著名小说《最后一课》里描写的是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被迫割让一部分土地给普鲁士。这块土地上有个乡村小学,因为在即将开始的异国统治下,再不能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了,学校这天上的是向祖国语言辞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作品通过小学生弗朗士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

  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它反映一个国家在遭到外敌侵略之后,学校里连自己祖国的语言也不让学习的情况却是十分真实的。我国过去在有国无防的情况下,国家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大块国土成了敌战区、沦陷区。这种情况下,青少年只能承受外国的奴化教育,成为列强的宣传工具。这就说明:如果我们不建立强大的国防,如果让侵略者来统治我们的教育,就不可能有正常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时机和条件。实施《国防教育法》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国防建立和经济建立协调开展。增强全民族的国防观念,在军事上可以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在政治上可以转化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国防教育的重点在于推动和促进生产力的开展。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而国防教育正是对人的教育,它不仅可以培养公民为国献身的精神,而且有利于开阔人们的思路,通过系统地学习知识,可以改善国民的智能构造,可以培养公民高度的组织观念、严格的法制观念,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提高全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经济建立中发挥生力军的作用,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

  国民国防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而国民的国防意识必须通过教育手段来实现,我们要认真加强国防教育,增强依法参加国防教育的自觉性,以实际行动促进国防教育的开展,积极为家乡国防教育做奉献。

  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是平

  安利益。没有强大的国防,没有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事实证明,一个国家如果无视国防建立,居安忘战,马放南山,就难以防止战争的灾祸。

  回忆我国近代,腐败的清政府妄生尊大,军备废弛,经不起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轰击。备受欺凌,饱尝了“亡国奴不如丧家犬”的苦难。这个教训值得我们深思。由此可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的国防做后盾,就不能确保国家的平安稳定和领土完整;如果平时不注重加强国防建立,战时就要吃大亏,倒大霉。仗可百年不打,国不可一日无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敌人打到家门口,等刺刀架在脖子上,再想起加强国防建立,为之晚矣。

  当今世界还很不太平,战争危险还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更加明显,恐怖活动十分猖獗,部分战争连绵不断,特别是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巴以对抗升级,给世界又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从国内形势看,台独分子气焰嚣张,民族分裂势力活动不止,和平统一面临严峻挑战。在这样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战争和动乱依然会发生。

  “生于忧患,死于安逸。”我们要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居安思危。要懂得,只有常备不懈,才能长治久安;平时注重加强武装工作,增强国防实力,才能在关键时刻赢得胜利。因而我们需要增强国防建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入细致,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努力实现军队和国防建立跨越式开展,为维护国家平安统一和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篇七:谈谈大学生对国防的认识

  大学生国防教育之我见(大学生关于国防教育课程

  总结范文)

  国防教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我们都知道,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我们年轻一代了解我国国防历史和现代国防建设的现状,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数千年中外历史表明,要想国家富强、民族兴旺,就要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只有国防意识强了,才能在面对外敌时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纵观古今中外,各个国家对国防意识都有深入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明确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美国把保卫国家称为“社会的第一勤务”,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首次就职时讲过:“确保国家安全,保证使用公平而和平的手段,在国内以及国外追求国家正当利益与活动的自由,是政府的基本义务。不止如此,它还是政府高度重视的义务”。

  公民国防意识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清朝末年,政府腐败,有国无防。面对列强入侵,清政府对外推行“扶夷”政策,对内镇压义军,使国家险遭瓜分,民族蒙受奇耻大辱。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应该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国防观念。唐太宗开创了“贞观

  之治”,使得唐朝军力强盛,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后由于国家和平安定,统治者缺乏忧患意识,各项军事制度日益废弛。到唐玄宗时,安史之乱爆发,藩镇割据,内乱横生。唐朝开始走向衰落。“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只有牢记战争带来的痛苦,才能更加珍惜和平的可贵。

  孙中山先生说过:“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为也。”陈后主自恃长江天险,对隋军南下不以为意,最后亡国;秦始皇“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但依然阻止不了农民起义。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国防巩固与否不应只以“山溪之险,兵革之利”来衡量,更应看国民的国防意识与精神状态如何。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身为当代大学生,是有活力、有前途的一代,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应只想着与书本打交道,更应该关注国家政治,树立较强的国防意识,关注国防,了解国防,为国防建设做贡献。开展国防教育,可以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造就国防人才,提高民族素质,激发爱国热忱。我们只有将国防使命牢记于心,刻苦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为国家做出贡献,才能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也要关注国防建设事业发展。国防建设是一个紧跟时代脚步,颇具现实意义的大工程,与当代世界政治、军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当今世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各种分裂主义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给国际社会不

  断带来危害,和平与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关注我国国防建设的发展,拓宽军事理论知识,用力所能及的行动为我国国防事业添砖加瓦。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无数历史向我们表明了缺乏国防意识、不重视国防建设的惨痛后果。一个国家安全系数的多少,国际威望的高低,对和平事业贡献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防力量的强弱。了解国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和国防意识,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贡献,才是当代大学生学习国防教育的主要目的,才是我们人生意义的重要体现。

篇八:谈谈大学生对国防的认识

  我对中国国防的认识

  我对中国国防的认识上了大学以来,学校对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国防知识教育,包括军训、军事理论课、军事技能训练等等。这一系列的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不仅能够强化我们的国防知识学习,还能提高我们的爱国素养和民族心。而作为受教育的我们,对于中国国防知识的认知也在不断的转变,从一开始的懵懂无知,到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都得益于对我们的国防知识教育.在我们短暂而漫长的人生之路中,我们也第一次系统的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和祖国母亲贴的那么近,深刻感受她的脉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接下来我来谈一谈我对中国国防的认知和体会。《后汉书·孔融传》中提到“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国防,就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恐怖分子等,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国防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就必须要重视国防。发展问题和安全问题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大事,时时刻刻都由国防来保卫。而且国防还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是我们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为我们国家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也是我们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基础。我国的国防属于自卫性,依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力量,同时广泛争取国际同胞的支持,达到防止外敌入侵,维护本国安全的目的。此外我国坚持着和平自主的防卫原则,永不向外侵略扩张,更绝不允许他国侵犯我国的一寸领土.一寸山河一寸土,十万青年十万兵.国家的一尺一寸,都是先辈们用生命和青春换来的,容不得我们拱手让人,这同样也需要发展国防力量,保卫我国领土完整。虽然目前国际形势日渐缓和,但是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横行,国际和平局势依然需要长期发展。中国更要居安思危,在保持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保证祖国的安全得到保障。强大的国防力量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支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代化国防,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充分体现,囊括了我国的国家实力和国家潜力,能够有效的震慑外敌.现代国防的竞争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形式,更囊括了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一系列的非军事斗争因素,但现代化国防仍然以军事斗争为基本形式。我国的现代化国防不仅是一种国家行为,更是一种国际行为。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利用各项能力建设属于自己的强大国防,能够打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国家和人民就能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生产,提高经济,调动一切力量,保证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从国际层面上来看,中国国防力量的强大,能够更有效的维护世界的和平,促进国际经济的繁荣昌盛,维护国际周边的动荡局势。现在国防还有多层次的目标,最基础的目标就是保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级目标是为本国营造宽松和平的周边环境,

  1/3

  我对中国国防的认识

  扩大国防纵深和弹性;,最高层次的目标就是以全球的视角来保护本国在世界各地的利益。

  与其他国家的国防历史不同的是,中国的国防贯穿了将近4000年的历史,具有相当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从公元前21世纪下王朝的建立开始,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这将近4000年的血与火的洗礼,培养了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奋斗力,同时还培育了我们民族卫国御侮的尚武精神。我国的国防理论,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一个教育系统的基本理论体系,如“以民为本"、“居安思危”的国防思想指导;“富国强民”、“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此外,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朝代,也有着独特的国防体制。如在奴隶社会的时候,当时的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战争的规模普遍较小,主要实行的是兵民结合的制度,士兵暂时参军,闲时在家务农。封建社会时期这一种制度逐渐演变成为了与当时的国家条件相适应的国防制度,比如秦汉的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候的世兵制,宋朝时期的募兵制等等。虽然各朝各代在军事国防体制上的做法虽然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军队的调拨大权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将军队一般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此外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各朝各代都不同程度的建设基础设施来巩固边防。边防城池、长城、运河以及海防要塞,都起到了巩固边防、保卫国家领土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于国防力量的建设相当重视,已经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我国军事武装力量不断朝着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迈进,人民解放军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时代的挑战。我国目前还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这是支持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的国防工业体系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国防后备力量作为国家战略级别的武装力量,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

  强大的国防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国内政治昌明、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从历史中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国防的重要性。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这场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中战争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无数的中国人都在对这场给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众多方面带来巨大冲击的战争进行反思。毫无疑问,这场战争带给中国人最深刻的教训就是“落后就要挨打”。曾经的中国,积贫积弱,所以饱受列强的欺凌,国家主权受到严重的侵害。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

  2/3

  我对中国国防的认识硬道理。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也日益强大.如2008年开始,我国海军开始正式在亚丁湾执行护航行动,迄今为止已经派出了29批舰队,不仅有效护卫了亚丁湾的海上安全,同时还兼职参加了2013年利比亚和2015年也门的撤侨行动,真正用军事力量保护了本国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在的成就和一百多年前落后的中国相比,国防的重要性由此彰显。国防建设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平安定的保证。

  我们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更要积极的承担时代的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为国家国防建设添砖加瓦,积极学习国防教育的相关知识,承担一个中国公民的国防义务。

  3/3

篇九:谈谈大学生对国防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军队主体的士兵主要是由高中以下学历人员构成在上世纪可以称为是有文化的军队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现代战争打的是高科技远距离操作现代武器的士兵还是高中以下的群体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军队的战斗力现代化水平要提高国防实力要增强才能保卫国家发展的胜利成果军队战斗力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如果还停留在上世纪5060年代高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兵员结构是无法实现的

  一、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贯彻兵役法规的具体体现我国《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作为大学生,也有义务履行兵役义务的责任。过去由于我国兵源较为丰富,大量的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应征青年已满足当时形势下征兵工作的需要,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除少量直接征招为军官或文职干部外,绝大多数都没有履行兵役义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一些民办大学也列入国家招生计划,这样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适龄青年越来越多,未被录取的高中毕业生中可以征集的对象相对减少,在我们这座高考录取率较高的上海大都市,可供部队征集的高中生数量较少,对完成征兵工作任务产生了一定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征集部分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拓宽了新兵征集的范围,将更多立志献身国防事业的有志青年纳入征集对象。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国防意识,他们当中不乏早有携笔从戎、报效祖国的志向;同时,依法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可以使在校大学生更早地了解部队,受到系统的国防教育,这对于大学生乃至全民国防意识影响深远。从长远来看,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军队建设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二、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军的根本宗旨。新时期我军的战略方针是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此要实现两个转变,即从密集型向科技型的转变,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核心是向科技要战斗力。那么要实现两个转变,确保打得赢,关键在于人才,人才从哪来?单靠军队院校培养人才已不能满足层次和数量上的需要,所以,从地方大学里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对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大有好处。同样一个大学生士兵和一个高中生士兵到军队院校去接受培训,大学生士兵一定比高中生士兵知识面宽,从而掌握军事知识和技能的速度要快,深度要深。培养出来的干部知识结构就会高,在部队发挥的作用就会更大。目前我军官兵的文化结构大体是1/3是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的占近2/3,还有一部分是初中文化。这和国外许多国家的军队官兵的文化结构2/3是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1/3为高中文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现在,我军正逐步加强质量建设,实行科技强军,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大批新型武器装备部队,不仅需要高素质的军官,同时需要文化素质较高的士兵去操纵和维护。所以,征集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入伍,对优化部队兵员的文化结构,对适应军队知识密集、技术先进的需要,对加快我军科技强军、走精兵之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毕业生走进兵营服义务兵役成为必然上个世纪大学毕业生远不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需要。大学毕业生是紧缺资源,得按计划分配,本世纪高等教育有了跨越式发展,每年招生数量从几十万增加到几百万,大学毕业生的规模已基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一前提下,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就十分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军队主体的士兵,主要是由高中以下学历人员构成,在上世纪可以称为是有文化的军队,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现代战争打的是高科技、远距离,操作现代武器的士兵还是高中以下的群体,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军队的战斗力、现代化水平要提高,国防实力要增强,才能保卫国家发展的胜利成果,军队战斗力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如果还停留在上世纪50、60年代高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兵员结构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期,大学毕业生走进兵营服义务兵役成为必然,这是社会发展的1.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有活力的群体,因此,大学生素质能力的高低,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也会对未来产生直接影响;2.随着军事高技术的飞速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

  衡,是人才的较量。大学生应自觉融入到武装力量建设体系中,从而保证武装力量的整体建设水平不断提高;3.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军政素质、顽强的战斗作风,关系到国家的而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关系到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这就要求广大学生在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军事训练,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打牢基础需要,是军队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代青年的神圣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的国防教育是指高校通过开展与国防有关的教育活动服务国家国防建设,它与国家的战略需要紧密结合。和平时期,高校的国防教育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军事训练来实施,以此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大学生军训,主要是对其进行军事基础知识教育和必要的军事技能训练,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能力。大学生军事训练对培养国家国防后备人才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有着其它形式不可代替的作用。首先,学生军训能够奠定后备兵员的思想根本。国民国防观念的强弱,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集体体现,也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象征,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和长治久安。青年学生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有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青年学生这个根基,以增强他们的民族精神来辐射、带动全社会的国防观念的增强。学生军训是落实国防教育的极好形式,通过军训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系统的国防知识和国际安全形式教育,使他们增强忧患意识,激发起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政治责任感,自觉地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多年来的军训实践证明,学生军训是落实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治本良策,也是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客观需要的明智之举。

  [5]佚名.试论大学生军训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意义学生军训能够打牢后备兵员的军事基础。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担负着保卫祖国的光荣义务。我国《兵役法》明确规定,学生在就校期间,应该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要进行短期的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并授予预备役军官军衔。这明确规定了学生参加军事训练是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当然,公民履行兵役义务还有其他几种形式,但对于学生,由于受上学期间环境等条件制约,对履行兵役义务形式的选择有其局限性。因此,党和政府抓住学生在校就读这个时机,以法律的手段使其履行兵役义务,不失为一种好办法。通过必要的军事训练,使其接受我军宗旨、任务、光荣传统、兵役教育,亲身体验军事生活,接受解放军优良传统和品德情操的感染熏陶,不断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履行兵役义务的体魄和保卫祖国的政治责任感。第三,学生军训能够提高后备兵员的综合素质。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一系列活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强大的国防力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强大的物质力量,而且还包括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包括强大的常备军,而且还包含高素质的后备力量等等。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发生了质的变革,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质量建军,科技强军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走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军力量相

  结合的国防建设之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后备力量的强大关键在于有适应现代化战争尤其是高科技局部战争要求的高素质后备兵员。大、中、专学生文化程度高,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再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军事知识技能的训练并作为后备兵员储备起来,无疑对改善现役军队兵员的文化、科技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坚持走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常备军的进一步精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地位愈来愈突出。尤其是如何提高后备兵员质量,与精干的常备军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之路,已历史性地摆上了议事日程。高科技战争需要高素质人才去驾驭,而高素质的兵员,只有从提高后备兵员的文化、科技储备起点才能获得。因此,学生军事训练将在全体公民中形成越来越大的覆盖面,无疑可对提高后备兵员的整体素质起到基础性的作用。第四,学生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之举”。学生军训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地位不断提高的客观需要,要求学生参加学生军事训练是站在全局上进行的战略部署。从建国到今天,现役部队由550万人精简到230万,现役部队的不断减少,客观上要求后备力量建设必须不断加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国家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这是国家赋予当代青年学生的神圣使命。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和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建立强大的国防。而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对我国强大国防的构建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认真履行好国防职能,搞好学生军训工作,为国家的国防建设服好务,只有这样,我们的国防才能真正不战而屈人之兵!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区。同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情报。而且中国周边环境也存在较大危机,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随时为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作出贡献。

  (三)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高校是培养强大国防预备役力量的重要阵地。现代高技术战争,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兵员和强大的预备役力量,而军校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作为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理所应当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受过军训的大学生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和战争动员的主要对象。一,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世界各国为了加强经济建设.发展后备军力量的总趋势之一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军队建设一定要服从国家整个建设的大局.他认为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必须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但现代化有先有后,只有国家经济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军队建设才能搞上去.为了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1985年以来我军裁减人员170万,减少了军队的社会负担,用来支援国家建设.世界各国在和平时期大都采用这种"弹性"国防,即减少常备军数量,加强后备军建设.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经费开支,以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同时又保证足够的国防力量.在后备军建设中,大学生担当了重要的角色.首先,受过军训的大学生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其次,受过军训的大学生是战争动员的主要对象.现代战争中,战争动员的重点不是一般群众,而是科学家,工程师,知识分子和其他有专业技术的人才.这在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可以得到证明.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以军训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加强预备役建设的发展趋势之一.如前苏联对高等学校的学生普遍实行军训.训练时间一般为360—450小时.毕业前进行一个月的野营,并进行考试,合格者授予预备役少尉或中尉军衔;美国在全国350所高等院校设有52个后备役军官训练团,考试结业后授予后备役

  少尉军衔;印度则通过国民学兵团对3—26岁的大中学生进行军事训练;越南政府规定初中以

  上学生,每年都要参加军事训练,大学生每周训练2小时,科目为军人基础训练和专业分队训

  练,毕业前,利用假期组织1—3个月的集训.二,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适应现代高科技

  战争,维护经济建设正常运转的需要高度发达的经济,尖端的科学技术必然导致现代战争即高

  技术战争,高技术兵器的作用愈来愈重要.20世纪九十年代初爆发的海湾战争以及1999年北

  约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都是高技术兵器在现代战争中发挥威力的演示场.一117型隐形战斗

  轰炸机,"爱国者"地对空导弹,"战斧"式巡航导弹,多种新式坦克,战车,大炮,在战场上发挥了

  重要作用;先进的卫星情报侦察技术,精确的制导系统,高智能监视,4指挥系统等,更使人眼

  花缭乱.高科技在现代战争中无可非议地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不管多么先进的高精尖武器,

  若无人精通使用,也只是一堆废铜烂铁。各国军事专家普遍认为战争是国力和军力的抗衡,但

  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就拿当年的两伊战争来说,它们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换来了大量现代

  化兵器,但由于军队官兵近一半是文盲,文化、精神特别是军事素质很差,根本无法使用这

  些兵器,结果仓库里堆积着大量“蛙-7”、“飞毛腿-b”等先进的导弹,而战场上士兵使用

  的却只是手榴弹、燃烧瓶。反之,美国在海湾战争中致胜的原因在于它既有先进武器,又有

  大量的高技术人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据资料显示,美军的军官有98%是大学毕业生,普通

  士兵中有98%是高中毕业生,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征集的二十多万预备役人员80%~90%是专

  业技术人员。高技术战争需要高技术武器,而高技术武器更需要高素质的官兵。为了提

  高官兵素质,在改善军队官兵知识结构,加强部队训练,促进干部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的

  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大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接受能力强,易于掌握

  高技术兵器的知识,平时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战时就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从而保证战

  争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提供保证。

  三、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

  教育是提高学校教学效果,整顿校园秩序,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

  施

  大学生属于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年龄段正值青年期,是人的生理、

  心理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这一时期明显地展示了个体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特征,接受能

  力强、思想敏锐、勤于思考、积极进取是当代大学生最显著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他们的本

  质和主流是好的。但他们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缺乏社会实践。

  加之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期,他们鉴别是非的能力要差一些,容易受各种不健康思想的影响,

  加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上出现的不公平现象,使许多大学生常常表现出

  不满现实、抨击时弊、患得患失、理想消退等消极思想。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生

  活秩序,不利于培养四有人才。如何培养好新世纪的一代,关系着党的建设事业的成败,实

  践证明,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引导学生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有关部门曾对参加军

  训的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军训,培养了组织纪律性和勇敢

  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

  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体魄,淡化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能够走出自我封闭

  的个人世界,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建设,精神面貌与未经军训的学生相比有较大改观。再加

  上大部分高校都采取新生入学即接受军训,部队严格的管理方法为学校以后几年的学生管理

  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这对于整顿校风、学风,整顿校园秩序,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培养合格人才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强化大学生国防教育不仅是实现我国

  人才培养战略目标,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且是建立强大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国防的

  需要。对实现祖国统一,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增强责任感、

  紧迫感、积极推动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使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

  大贡献。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本文

  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下载安装原版全文浅谈新形势下强化大学生国防教育的

  现实意义

  大学生与国防现代化建设

  国防,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国防一方面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又是国家利益和安全的保障,关系着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进而影响到这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长远发展。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自春秋末期的诸侯并起逐鹿中原到元朝的蒙古铁骑威震欧亚,兵强马壮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政权的巩固和朝代的兴盛。而后宋王朝重文轻武、积贫积弱,明清后期政治腐朽、国防空虚,在内忧外患中纳贡称臣、割地赔款,偌大的中华帝国在“蛮夷”的坚船利炮已无招架之功、更休谈还手之力!百年的耻辱深深地烙在了中华的历史中,向每一个后人警示着:弱国无外交!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中华民族欲立足世界优秀民族之林,中国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就必须加快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力量。

  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政治多极化使世界大国之间保持着既斗争又合作的微妙平衡。发展经济和科技实力成为世界各国国家政策的核心。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瓦解,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冥顽不灵,恐怖主义气焰嚣张,日本极右势力沉渣泛起,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贩毒、走私等跨国犯罪屡禁不止……我们必须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振兴国防!

  振兴国防的重任就落在青年一代的肩上。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我国青年的优秀群体,更应该承担起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这一历史使命。国防教育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培养我们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因此,积极投身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不仅是我们报效祖国的方式,也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

  那么,当代大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到底应该如何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增强国防意识呢?我们又该如何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首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把这些科学理论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

  在国防现代化建设这一问题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理论指导。因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形成的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中国亿万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它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而且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此外,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大学生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应当是爱国的先锋。

  其次,作为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应当关心时事,关注国内外形势发展,并自觉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例如,在台湾问题上,美、日、俄、中的不同态度和政策事实上反映着四国在这一焦点问题上的利害关系。这实际上是一次四个大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实力的碰撞和角力。四国政府的每一次关于台湾问题的言论都值得我们细细地揣摩。因为,有时候一个字的改变都可能引发整个形势的转折。我们必须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分析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透过国际形势纷纷扰扰的表象,深刻的把握住它的实质,甚至,推测出它的发展趋势。这对于祖国将来国防政策的制定和调

  整都具有重大意义。第三,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理论知识。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上做了《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报告。他

  在报告中强调,要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争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发展,积极发展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这就是说,国防现代化建设靠科技,而科技进步靠人才。大学生就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群体,因此,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状态,大学生都是我国国防科技人才的丰富资源。

  所谓信息化战争,即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等七维空间,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信息化武装力量、信息化武器和信息化指挥使他的三个构成要素。信息化战争是时代的产物,它同时要求国防建设作出相应的调整:1、树立信息时代国防建设的新理念;2、大力加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3、努力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4、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进程。为了适应信息化战争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必须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军事专业素质。

  第四,我们要努力培养创新精神,锻炼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能力。胡锦涛主席在《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中还指出,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军事中,科学技术也扮演着月亮来越重要的角色。军事高技术,只建立在现代科技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技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它分为军事基础高技术和军事应用高技术。技术创新和技术保密往往可以达到在战争中出奇制胜的效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缺少创新精神、一味只知抱残守缺,就如同湖泊没有了水源,成为一滩死水,渐渐发黑发臭,最终干涸消失。青年时期是创新思维最活跃的时期。我们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动脑筋,努力创新,为祖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我们要拥军优属,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开展的军民共建,拥护党和国家“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等一系列振兴国防的政策和措施。国防动员,也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现代战争要求国防动员规模由“全面”向“局部”转变,动员过程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动员储备由“先行”向“潜性”转变,动员对象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动员控制由“粗放”向“精确”转变。成功的国防动员是战争胜利的前提和基础。国防现代化建设是时代的呼唤,是国际形势的客观要求。它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扎实的开拓创新素质,强健的身体心理素质。我们大学生应该以这几点来严格要求自己,为祖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大学生尤其如此,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核心),能极大地激发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青年大学生的鼓舞和带动下能凝聚全中华民族的意志和力量,任何困难都能战胜和克服。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易于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如果抓好这个群体的国防教育,我们便储备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而又掌握了一定军事技能的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为此,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教学,必要的军事训练,以便必要时为部队输送高技术军事人才。

  军事课在普通高校虽然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但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它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而且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趋于成熟的关键引导,特别是在强手如林的未来世界激烈竞争中,他们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民族精神才能利于不败之地。所以,军事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引导他们勤于学习、富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高校国防教育,能增加大学生的科技知识,使他们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国际形势,开阔视野,培养其忧患意识、爱国意识,并使其智力、心理得到协调发展。能培养他们不畏艰难的吃苦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锻炼健壮的体魄,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通过国防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练就其健康的体魄,丰富其人格修养、情感意识和道德素质。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大学生作为我国人口结构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既是祖国的建设者,同时也是祖国的保卫者。因此,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对高校管理工作者的一项考验。当代大学生对教科书似的知识灌输已经麻木,这样做不但会毫无效果,反而会起到消极作用。

  我认为,开展国防教育首先要开阔思路,不能将国防教育狭义的定性为就是军事教育,就是军事斗争,这些都只是国防教育的最表观体现,然而我们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教育手段,比如让同学们了解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了解国家间的所谓的汇率战争,了解西方国家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调查,外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种种限制,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的失利,钓鱼岛事件背后的较量等等,这些问题都不是军事问题,但本质上都是国防问题,因为这都是关乎国家利益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外国势力对中国的戒备,他们自己稍有吃亏就会压榨中国,剥削中国,刁难中国;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我们国家自身也存在各种问题,管理体制的弊端,监管和法律的不到位,这些问题如果可以细致的、明确的让一个大学生弄明白,并让他们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国防教育了,因为未来的战场不一定有飞机坦克,可能就是几个谈判,几个文件,或许一场经济危机就把一个国家摧毁了,如果现在的大学生对外国剥削我们的花样及我们自身的弊端都看不清,又如何在以后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以上问题每年都会出现,每一次对它们的深入解读,都是持久的国防教育的方法。

推荐访问: 谈谈 大学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