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天堂国际-博天堂手机app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9篇

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9篇-博天堂国际

时间:2022-11-16 13:15:06 浏览次数:

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9篇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  .  激发生命自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有这样一个团队,她点燃教师智慧的光芒;有这样一批教师,他们追求一辈子的成长;有这样一群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

  .

  激发生命自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有这样一个团队,她点燃教师智慧的光芒;有这样一批教师,他们追求一辈子的成长;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驰骋于个性发展的生命课堂;有这样一所学校,她正成就这一个、一批、一群人的梦想。

  教育是什么?德国教育专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换言之,教育是用一个生命去影响另一个生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职业贯古今,串未来:师者,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者;师者,价值的弘扬与坚守者;师者,生命的激发与提升者。

  基于这些理解,我们认为,一个学校的成败,关键看教师素质的高下;一所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当今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情怀、教育思想、专业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

  那么,如何打造一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教师队伍呢?我们的总体思路是——

  关注生命个体的成长,发挥生命共同体的作用;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一、思想引领,氛围营造,动因激发,让学校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

  学校有一个开拓进取、高效务实的领导团队。他们深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使命所在,任重道远。只为学生打造一流的育人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丰富学校的内涵,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奋斗有目标,精神有家园多年以来,学校坚持“人本”理念,不断发掘和积淀学校传统文化,形成了先进的办学思想和优秀的学校文化,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经过一〇一人的不懈的努力,逐渐形成了“执着求索,敢为人先,同侪共济,立德树人”的学校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学校秉承历史,从发展的现状和愿景出发,确立了“激发生命活力,提升生命价值”的办学理念和“让每一个学生高品质健康成长”的办学宗旨,提炼出“爱、和、博、雅”的校训、“崇文尚德,格物致知”的校风、“学高、身正、敏行、兼爱”的教风、“好学、善思、博采、笃行”的学风,努力营造“自主、多元、开放”的教育文化氛围,追求高品质教育。这就为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精神寄托。2、在“生命课堂”中,彰显生命的价值为了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践行“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的学校办学理念,大连市一〇一中学围绕“生命”大做文章,积极探索追求“高品质课堂”之路。(1)“生命课堂”的内涵“生命课堂”是人本思想在课堂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师生对每个生命个体的尊重和敬畏,是在课堂教学的时空范围内,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规律,关注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激发每个生命个体成长的主动性自觉性,注重生命发展的全面性,从而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生命课堂”探索实践①成立“生命课堂”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生命课堂”建设的领导和指导。②召开专题讲座、主题式研讨,加强对“生命课堂”基本内涵及要求的透彻理解。探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并推广使用。

  .

  .

  ③开展“生命课堂”典型引路活动。④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每学期围绕“生命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观摩活动。教师在备课、观课、议课中不断加深对“生命课堂”的理解,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⑤开展“生命课堂”优秀课堂教学评选、展示活动,设立“教学改革创新奖”,表彰在“生命课堂”建设中不断探索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果的优秀教师及教研组、备课组。⑥围绕“生命课堂”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每学期撰写一篇研究论文,学校要开展论文评选活动,举办研究成果发布会。⑦每学期开展一次“生命课堂”论坛,教师结合自己教学案例来提高对生命课堂的认识和理解。⑧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标和生命课堂理论测试。⑨申报市级课题《构建以促进师生发展的生命课堂的行动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来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⑩提炼“生命自觉”的课堂教学文化,以丰厚、灵动、和谐、创新为课堂文化的评价维度,形成生命课堂评价标准。“生命课堂”的探索,极大的调动了全校师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潜力与活力,不但学生从中受益,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3、建立有效机制,营造氛围激励学校把教师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及常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2011年9月,学校成立了新一届教师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主抓此项工作。学校教师教育领导小组对教师教育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布局,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制定了各阶段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工作评价细则及验收考核标准。学校每学期按计划开展各项教师教育活动,为教师参与各项教育活动提供时间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保证。每个学期期末学校进行教师教育的工作总结,评选出先进集体和个人,并予以表彰。这有利的推动了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由于领导特别重视,方法灵活多样,内容切合教师实际,教师逐渐把被动教育变为自主自觉的行为,成效斐然。

  二、精心规划,合理安排,多措并举,为教师撑起一片翱翔的蓝天

  学生的成长靠学校,学校的发展看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的关键。为了促进教师教育工作,学校采取了多种形式、多条渠道和多项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师教育工作,把教师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使教师在工作中得到提升,得到发展。

  1、师德为先,建设具有高尚职业情怀的教师队伍教师肩负着传承文化,传递价值,传播正能量的责任。教师的职业情怀可谓事关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兴衰,因此,学校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教育的首位。强化师德文化建设工程,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师德建设十项禁令》,以及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签订《师德师风建设责任状》,举办以“师德建设”为主题的教师论坛,评选优秀德育导师,积极培育以“爱•和•博•雅”为核心的师德情怀。学校将“生命自觉”作为师德考量的最高境界,学校跟每位教师签订规范从教行为公开承诺书,通过家长会和校园网,每位老师的承诺书都晒给家长,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每月至少组织一到两次的校本培训,同时将培训作为给予老师的最大福利,每学期都安排百人次老师外出培训,培训经费在10万元左右。校长每学期要为全体教师做两次师德建设报告或讲座,学校每学期要与教师签订师德责任状,每学期学校要为每位教师推荐一本有关师德方面的书籍,并引导教师写出心得体会,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班主任工作论坛,召开一次师德研讨会,召开一次青年教师师德交流会。由于学校重视师德建设,两年来,教师的职业情怀大幅提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业已蔚然成风。

  .

  .

  2、理念为重,建设具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教师队伍近两年,学校积极探索追求“高品质课堂”之路——2011年9月,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状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2012年3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五有课堂”教学研究。目的是: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2012年9月,开展了课例创新研究、小课题研究和同课异构研究,目的是:把教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用科研来促教研,提高课堂教学研究的实效性,打造高品质课堂。2013年3月,在前面探索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开展了“生命课堂”教学研究,目的是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一系列探索的具体实施者是教师,探索的过程也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的过程,更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提升的过程。为了满足教师成长的需求,实现自主发展的目的,学校每年投资几万元,为教师订阅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报刊杂志,供教师阅读。教师耳濡目染于其中,订阅教育刊物,从中汲取营养已经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校长经常向教师推荐书籍或文章并以此为契机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学校领导率先垂范每周写出一篇读书心得体会发布在校园网上与全校教师分享读书的快乐、发展的滋味。学校每学期举办两次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定期举办“教师读书大讲堂”活动。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者,教学的本质是用一个思想点燃另一个思想。只有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才有可能培育出一代有思想的学生。3、专业为本,建设具有精湛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至少要有一桶水。怎样才能让教师的一桶水成为源头活水,成为长流水,就需要活水常来。学校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主要采用了自主研修、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方式。我校采取五种机制,促进教师专业的自我发展培养目标:培养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培养思路:加大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教师三支队伍的培养力度,压担子、搭平台、给机会,创新评价机制,不断提升我校教师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培养措施:①学习机制培训式学习-----请中央教科院驻区工作小组及教师教育科学研究院等专家围绕高品质课堂建设对教师进行讲座培训;解读式学习-----学校领导班子围绕学校文化建设分专题进行解读,如学校工作计划解读、学校办学理念解读、学校校训文化解读、生命课堂教学文化解读等,让学校文化深入人心。阅读式学习-----在教师中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每学期学校为教师购买一本教育专著,举办教师读书笔记展评、教师读书交流等活动;每周每名中层以上的干部要通过校园网向老师推荐好的文章、读书、教学心得等。对话式学习------围绕“生命课堂”“责任教育”等学校特色活动定期进行沙龙、论坛等形式的交流、研讨。加强学科教研,有效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教学研讨活动。观摩式学习------开展校内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教研活动等观摩活动;邀请全国语文名师余映潮老师到我校做课并亲自指导青年教师上课;走出去,到各地名校学习观摩。②反思机制围绕课堂四问,在教师中倡导课堂反思文化:一问:我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了吗?二问: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以发展学生思维为目的了吗?三问:我的课堂状态以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为着力点了吗?四问:我的课堂文化以师生平等对话、情感共融为标准了

  .

  .

  吗?教师要撰写教学反思,期末评选“反思型”教师。③互助机制成立全方位的“生命成长共同体”:校内初一初二年级组之间、备课组之间、班与班之间

  结成目标、口号一致的共同体,双方签订协议,明确互相的责任、权利,除了学校统一安排的活动对他们进行捆绑式的评价外,双方还自主进行活动。如一年十班与二年十班共同体一起上反思课;一年九与二年九共同体在全校率先进行读书交流会,还有的共同体同上一节语文课等。校外,我们与开发区十一中也结成共同体,去年十一中初二年级所有学生在我校生活、学习整整一周,走进我们的课堂,生活在学生家里。两校定期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在上课、研讨中老师对生命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了将老师、学生、家长这三方共同体的功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我们在初一、初二年级开展“家长开放周”活动,每天两个班级,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听同一班级至少两位老师的课,跟校长进行座谈,每位家长都是我们生命课堂的监督员、评价者。

  ④研究机制围绕生命课堂和责任教育,提出个人问题,问题课题化,申报并确定自己的小课题;结合市级立项课题《构建生命课堂,促进师生发展的行动研究》开展实践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破解个人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的研究分为三种: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围绕生命课堂,提出个人问题,问题课题化,全体老师申报并确定自己的小课题。结合一节课提出解决设想,在上课中检验,课后围绕问题进行反思,再次改进。并在集体备课、各级展示课、公开课、学科总结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倡导备课组每位老师都能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度的思考和研究,长期坚持,有利于老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⑤评价机制出台“生命自觉”教育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细则”,本着“保底不封顶”的原则,设“基础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自觉;学期末开展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评选活动。

  三、聚焦课堂,以研促教,教学相长,在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场所,更是教师发展的地方。1、小课题研究活动,提高了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研究分为三种: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围绕生命课堂,提出个人问题,问题课题化,全体老师申报并确定自己的小课题。结合一节课提出解决设想,在上课中检验,课后围绕问题进行反思,再次改进。并在集体备课、各级展示课、公开课、学科总结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倡导备课组每位老师都能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度的思考和研究,长期坚持,有利于老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2、集体备课研究,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师驾驭教材及课堂的能力,我校特别重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集体备课有明确的目标定位:通过集备解决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教什么(学什么);二是为什么教(为什么学);三是怎样教(怎样学)集体备课有明确的流程:个人独备(每次集备之后都要将下次集备的任务布置给组内老师,集备前组内老师必须先做好个人独备才能保证集备的有效)-----集体研讨------修正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交流,提出改进建议集体备课有具体的要求:即五个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教学主要内容;统一作业

  .

  .

  集体备课更有充实的内容:①备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对本章节教学内容的要求,将抽象的课标分解为可操作、可检测、可达成的具体的教学目标。②备教材:主备人介绍本章节内容,提出自己对一节课教学重难点的设想,组内讨论后对教学重难点做出准确定位。③备教法: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注重知识的呈现过程,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体验生活中掌握知识。④备问题: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牵动学生的思维,切忌问题的随意化。⑤备学生的“可能”:从学生角度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研讨找出解决的办法。⑥备课件:课件是为本节课任务的完成起辅助作用的,切不可喧宾夺主,老师成了“放映员”。⑦备小结:每节课精当简洁的小结,可直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⑧备练习和作业。练几道题,分几个梯度,哪道题先练,针对性经强。作业不可一刀切。而且集备还有是否有实效的评价:①看主备人的备课是否充分;②看组内成员是否在集备前进行了个人的独备;③看集备的过程是否围绕上述八个方面开展;④看是否开展积极、有效的研讨交流,提出并解决有价值的问题;⑤看集备是否做到有计划性、是否有足够的提前量。在这种紧张、有序、充实、实效的集体备课活动中,每位教师想不发展都很难。3、开展生命课堂教学研究,加深教师对现代教学思想的理解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①教学示范引领:在区2013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年---高品质课堂研讨活动中,我校作为承办学校之一,向来自全区一百多名领导和同行现场展示了我们的生命课堂教学活动及数学组校本研修活动,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在区《高品质课堂教学丛书》编写中,我校语、数、英、物、化、生多个学科老师作为编委,多次向全区同学科领导和老师开放自己的课堂,参与丛书编写研讨,展示出了较高的专业素养。关迎春老师执教的体现我校生命课堂教学理念的一节生物课在新区电视台《直播课堂》节目中,向全区直播,受到了大家的好评。②教育教学特色引领:在“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在德育上形成了“责任教育”的特色,现已申报大连市特色目录学校。同样,在教学上我们形成了“生命教育”的特色,“生命课堂”引发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更主要的是教师在践行中自身得到了提升。我校的《构建师生发展的生命课堂的行动研究》课题已被确定为市级课题,我们将向课堂教学内涵发展上用力,构建我校生命自觉课堂教学文化。③专业技能的引领: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在备课、备考等方面大胆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例如:备课上理科积极探索“导学案”备课模式,文科积极探索“备课记录表”,通过“核心问题”的确立,通过“问题解决”来完成“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在初三备考上,初三各组教师根据“考纲”“课标”“教材”“学情”制定周详的备考计划,更难能可贵的是今年备考期间,各组教师还分工协作,将大连市近三年中考试题的每个考点提取出来,不但是初三的备考更有针对性,而且在梳理的过程中,教师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专业水准更是大为提高。

  这些活动,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提高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意义的认识,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思想认识和专业能力的不断发展。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走出去、请进来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让教师了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扩大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学智慧,

  .

  .

  学校在教师教育工作中采取了校内教育与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了教师发展的速度。几年来,我校先后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国家教科院李铁安博士、杜郎口中学特级教师、北京大学的专家以及市、区教研员等各级各类专家学者到校做课、作报告、举办讲座;还不惜财力派出教师到国内外各地考察学习、充电提升;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每月至少组织一到两次的校本培训,同时将培训作为给予老师的最大福利,每学期都安排百人次老师外出培训,培训经费在10万元左右。

  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我认为要想激发学生的生命自觉,首先必须激发教师的生命自觉;要想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首先就要让教师体验到自己的生命价值。

  关注生命个体的成长,发挥生命共同体的作用;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三年来,一〇一人与时俱进,守正出新,他们正用教师教育张开奋飞的翅膀,更用教师教育构筑教育的梦想,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也必将用教师教育写下不朽的篇章。

  .

篇二: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

  作者:钱颖萍

  作者机构:江苏省张家港市乘航小学

  出版物刊名:华夏教师

  页码:88-89页

  年卷期:2018年第12期

  主题词:现场学习力;发展内驱力;专业成长力

  摘要: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如今,教师的自主成长已成为新形势下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行走在教育路上,每位教师唯有不断改变行走姿态,提升现场学习力,唤醒发展内驱力,催生专业成长力,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优秀"筑梦人"。

篇三: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心得体会

  2020-12-22《教育就是唤醒》读后心得体会按照要求,我利用寒假仔细阅读了彭兴顺教授的《教育就是唤醒》,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从根本上说:教育就是要唤醒人民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全书分为八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通读下来,我认为不光是唤醒教师,同时还要唤醒家长。我作为一名教师也是一位家长,读了这本书受益良多。一、唤醒教师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作为教师,唤醒是教育的手段。面对学生我们要有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学生一旦得到信任,他们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他们就会显得聪明、能干、有悟性、很懂事。尤其是面对一些后进生时,教师更应从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去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唤醒也是教育的艺术。面对学生,教师要有一双赏识的眼睛,这样可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时时、事事贴近学生,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二、唤醒家长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习惯培养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

  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有关调查发现: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作用。作为家长,我们

  要引导孩子确立人生目标,因为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当孩子朝着某个目标奋斗时,还需要我们家长的全力支持、配合,而不是冷嘲热讽、指手画脚的旁观。告诉孩子:当一个人能够听从自己的内心追求梦想,无论做什么,都能把工作做到最好,都能把人生的每一个乐章奏得响亮,这就是成功。

  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重视和加强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让孩子学会负责,对国家发展、个人幸福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责任感是支持孩子人生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健康人格的核心,是高素质人格的保证和动力,是一个人将来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品质。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因此,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也是为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还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去深入研究孩子的心理特点,互相沟通,肯定进步,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并适时调整教育方案,这样孩子的责任心就可逐渐形成。所有这些,都要求家长能够持之以恒。而家长本身的持之以恒又给孩子起到了示范作用,促进孩子责任心的养成。

  育人育心,浇树浇根。唤醒教师、唤醒家长都是为了唤醒孩子,唤醒他们的责任和良知、唤醒他们追逐自己的梦想,成就美好的明天,做最好的自己。

  ~

篇四: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

  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时不仅要以学生为本同时也要以教师为本创造和谐的管理环境宽容爱护理解教师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努力为教师创造人性化的制度环境宽松的工作环境愉悦的心理环境在多方的积极交汇中构建良好的专业环境为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心态找到职业幸福感形成专业化自觉意识提供心理基础反映到教师内心能够促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中体验成功激发其自觉进行专业化的渴望进而柔软地唤醒教师的专业化自觉意识

  教师的专业化自觉意识的形成

  摘要

  教师专业化自觉意识的形成,从内部来讲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理性地进行自我分析评价、反思自身活动,提高自我意识;从外部角度来看,良性的专业环境、教师自身的成长发展以及营造适合教师专业化自觉意识形成的文化氛围,都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自觉意识的形成。

  只有真正树立了专业化的自觉意识,才能指导教师对自己、对专业化有清晰的体认,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与自主性,从而指导专业实践,从根本上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真正地实现教师的专业化。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自觉意识;表征;形成

  正文: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教师由一种职业转而成为一种专业并明确其专业化地位,并且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来看待”这一时代命题。进入80年代,教师专业化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焦点,教师专业化运动达到白热化,培养专业化教师,成为21世纪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

  已有的教师专业化研究已经涉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方面无不是从外在维度对教师提出要求,或者不是明确提出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对教师的研究,唯独没有从意识层面对教师专业化进行探究。这是因为对教师的外显行为更容易进行量化的考核与评价,而难以对无法外显的内隐因素进行要求和规范,即使有规范标准也缺乏对其结果的判断。

  事物的形成往往源于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有机结合,教师专业化自觉意识的形成包括教师对于专业化自身的要求和外部的促进作用共同使然。

  一、教师专业化自觉意识形成的内部条件

  1.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信念”一词可以理解为尊奉或信奉的思想或看法,那么教育信念就是教师对于自己认同的教育事业所坚守的思想或理念,教育信念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教师专业化自觉意识形成的核心所在,自觉意识就是一种信念定格。教师信念集中

  表现是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包含着责任与使命,爱心与真情、坚持不懈与持之以恒。高度的责任感促成教师为教育事业尽职尽责的事业心,而事业心作为坚定的职业信念,会激发教师对自身工作和事业的执着追求。教育信念与教育里各个领域都是相互关联的:(1)关于学习者和学习的信念;(2)关于教学的信念;(3)关于学科的信念;(4)关于学习怎样教学的信念;(5)关于自我和教师角色的信念。正确的教育信念一旦确立,就会给教师的心理和行为以深远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信念的指向作用,随即教师就会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以及学生观,这种敬业者进取的诉求是自觉意识的最好表现,教育的进取发端于教师的自觉。

  如何使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信念,理查森指出,教育信念和态度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和教学体验、个人经验和正式知识的经验这几个方面,①因此培养教师教育信念可从教师教学和教师个人两方面努力: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教师一般都有自己的信念体系,并且可能是在其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或由外界影响形成的教育信念,无论教师发觉与否,在其教学实践中都有意无意渗透着自己所认同的教育信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关注教育现状,洞察自身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而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主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教育形势,理清教育规律,感悟教育价值,从而向以知识、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教育信念逐渐靠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信念,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益发展更新,使教师的教育信念不断走向成熟。另一方面,教师的个人情感和经验。教师个人情感是教育信念存在和改变的基础,它决定着信念的坚持方向和保持程度,因此,需要加强教师的情感教育。前两章中教师专业化自觉意识的情感表征表明教师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对教育事业有认同感,对学生有仁爱之心,否则他不会在教师这一行业中奉献一生。教师个人对教育、对学生的情感直接关系着教师的个人经验。教师个人情感是个人经验的基础,藉着教师的个人情感,投入到工作中表现为积极深入校园,深入学生的生活,深入学生心理以及一切现状,了解并积累第一手的教育教学个人经验,培养对教育教学的责任感与情感,从而建构教师的教育信念。

  2.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正确自我分析评价挖掘自身潜能并正确地自我评析是教师专业化自觉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教师具有专业化的内在要求,教师需要有体面的生活,更需要精神充实的人生。南京师

  ①刘雄英.师范生教育信念的养成——基于课程与教学论的视角,教育与职业,2010,24.

  范大学附中江宁分校小学校长罗刚淮认为: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说,“成功的激励更是一种最强烈的促进力量。”①人都是有自我实现的愿望的,很多教师本身有积淀,有自身独特的、别人无法替代的优势与天赋,并且都渴望自己的人生价值增值,但是由于缺乏方向、舞台、机会以及鼓励,往往打击了他们专业化的积极性,不能自觉地参与专业化。而成功是快乐的人生体验,学校管理者可以帮助一两位教师成功,在成功的激励下正视自己的能力,发掘自身的潜能,形成自觉专业化的意识,获得这种价值认可感,能够享受这种成就感,从而力求更大的成功,树立榜样典型,带动群体,引发更多教师随着一起朝优秀的目标方向前进。

  3.反思自身活动结果,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教育专家李镇西曾说:“一个教师不在于工作多少年,而在于用心工作多少年,一个教师成长的关键是自主成长,而自主成长的关键是对工作的兴趣,教师成为反思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教育日记是教师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的最好途径。“培养教师的反思与发展能力,是对全球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下的教师发展内在要求的回应。”②教师专业化的本质就是发现教师自身,让教师意识到自身在专业成长中的力量和自主发展的角色,进而在各项专业发展活动中体现出来积极地自我反思意识和专业发展规划意识的能力,能主动对教育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活动。反思是教师形成专业化自觉意识的源泉,波斯纳(g.j.posner)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即:经验﹢反思=成长。新生代教师自觉的理论意识表现为能够自觉地用相关教育理论来指导、检验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其最高境界是超越前人,构建起自己的理论体系。教师缺的不是专业化自觉意识,而是挖掘和激发,教师自身也只有具备反思能力,才能对自身的力量和自主的角色有充分的自觉意识,对教师专业化有自觉的意识,并积极主动地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第一,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充分反思。教师应该站在客观角度分析自己教学实录中的得失,针对问题改进教学。从横向上来说不仅要反思教学的宗旨是培养自主学习者的教育理念,而且要反思这一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让缄默知识清晰化;从纵向时间轴来看,教师需要在教学前和教学后进行全面反思。第二,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反思。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是简单的“人”——“物”的机械化工厂模式,而是“人”——“人”的人性化生动模式,教育是活生生的“人”的教育。教师把学生看作是灵活的、自主的个体,对学生的各方面反思得越多,越有利于自

  ①郭秀娟.教师专业化如何实现.太原教育,2012,3,45-47.②顾明远.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太原教育,2012,3,12-14.

  身的提高。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生的知识成长会激发教师进行专业化的意识,带动教师专业化的步伐,使教师沉浸于一种“反思——改进——成长——再反思”的反思模式之中,不断激发与提升教师的专业化自觉意识水平。第三,教师需要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反思。从自身的认识构成、情感情绪、人格魅力、言行举止由内而外的“修炼”,从整体上影响学生,全方面认识到自身的优劣,发扬长处,修正不足,而逐渐修正自身的同时就是专业化自觉意识形成与提升的体现。

  总之,无论是通过对外界的教学与学生反思反馈给自己的信息,还是从自身内部自觉反思映射而外的结果,都有利于教师专业化自觉意识的形成、培养与提升。

  二、教师专业化自觉意识形成的外部条件

  马克思曾说过一段经典的话:“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而教师职业就是能“在自己的领域之内进行创造”的职业。在教师的“内在进取”是内因,同时也要有“外在引导”的外部原因结合去督促,关键在于内在进取,外在引导起推进器的作用,只有“外导内主”才能更好地形成教师的专业化自觉意识。

  1.积极建构良性专业环境,唤醒教师的专业化自觉意识教师专业化自觉意识形成的外部条件,集中表现为影响因素中的中介因素。社会、家庭、学校都或外显或内隐地推动或阻碍教师的专业化自觉意识的形成。外在侧重于从政策导向、管理模式、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要形成教师的专业化自觉意识,前提必须是承认教师的专业化地位,给予其充分的认同感和尊重。首先政策要导向确立教师的专业的地位。许多部门管理者、领导,甚至是一些校长,在一定程度上根本没有把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来看待,只有政策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向肯定教师的专业地位倾斜,教师地位在社会中受到该有的尊重,尊重教师及其劳动成果,维护教师的声誉,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化自觉意识形成提供外部保障;其次学校管理才是形成教师专业化自觉意识的温床。一位中学校长说过:“作为校长要明确三个观念:领导就是服务观念,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公仆就是奉献的观念。”服务、责任和奉献,是面对学生而发出的,同时也是对教师的承诺。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时,不仅要以学生为本,同时也要以教师为本,创造和谐的管理环境,宽容、爱护、理解教师,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努力为教师创造人性化的制度环境,宽松的工作环境,愉悦的心理环境,在多方的积极交汇中构建良好的专业环境,为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心态、找到职业幸福感、形成专业化自觉意

  识提供心理基础,反映到教师内心能够促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中体验成功,激发其自觉进行专业化的渴望,进而柔软地唤醒教师的专业化自觉意识。再次,家庭内部的和谐与学校同事的和睦是教师萌生专业化自觉意识的重要条件,只有在稳定和谐的环境下,教师才有可能性的空间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而激发其专业化的自觉意识。

  2.重视教师自身成长发展,维持教师的专业化自觉意识孟子重视“良知”,良知作为一种自然状态,不必去学去教。但是,这只是心中的感受与趋同,若要付诸行动,实现出来,则需要学习。孟子标榜良知,他注意到舜的情形:舜原本是深山野人,后来“闻一善言,见一善行”,靠着“闻见”才促使内心自觉,引发丰富情感,“沛然莫之能御”。①可见,学习是人走向自觉的必备条件。作为工具的教师学习一是体现在教师对专业的忠诚与责任,二是对自我的实现和超越。②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创建学习型组织,创造教师学习与发展的专业成长环境,是形成教师专业化自觉意识的重要途径。创建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在合作中触发专业化自觉意识。在教师中构建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的实质就是要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共同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对话交流来相互启发,达成这一共同体的共同发展。校内同学科的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校内跨学科的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以及校际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这三个视角是构建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如果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成立,意味着每位教师期望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来供其他教师学习,都愿意以一种积极上进的心态,努力在这一群体中发挥自己的价值。③让教师感到教育教学不再是个人在“孤军奋战”,而是在互助中共同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地实现“视界共融”。这不仅仅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教师们在自愿、自主的前提下进行合作学习,深化了教师的独立反思能力,并且能在课堂观摩与评论、主题研讨、经验分享等环节中进行更加合理的反思,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会激发教师们的自觉意识,在这一意识指导下引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组织教育研讨,指导教育研究,重视校本研修等。太原市第六十七中学在推行“5 1”教学模式以来,首先从改变教师教育教学意识入手,在更新后的教育意识指导下付诸教育行为;同时在每周一次的教研研讨会中,研究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对策,也提出首要的是要树立教师的专业化自觉意识;在研制校本课程《星光点点》的过程中,老师们表现出了积极主

  ①傅佩荣.哲学与人生.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44.②孙德芳.教师学习:从外在驱动到内在自觉.教师发展论坛,2010,7.③李小红,邓友超.教师反思何以可能——以学校组织文化为视角.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3.

  动的态度,通过合作讨论,潜心撰写了各自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或问题解决,在教师的合作文化中刺激专业化自觉意识的萌发,使其得以最充分的发挥,营造专业自觉氛围,将已激发的教师专业化自觉意识进一步维持并内化。

  3.营造学校文化,在感动中升腾专业化自觉意识研究表明,学习不仅有个体特征还有社会文化特征,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文化适应和建构的过程。①在学校管理中充满人文的关怀,是管理的魅力所在,是满足教师专业化自觉意识需要的软实力所在。一个小小的文化细节都会点燃教师蕴含心底的成长激情,都会催发教师自觉寻求自我发展新动向的意识。在校园教师文化的浸润中,在校园细节文化的感染下,情感因子和自觉意识互补互足,下面几个细节,由此可见一斑:情景一:让生命充满爱:2011年,太原市第六十七中学举办了一场“让生命充满爱”为主题的活动,教育局长亲自出席了这场活动。主持人叙说了作为父母,作为老师肩负的责任,生活的艰辛、工作的烦扰,都是为了下一代,作为孩子、作为学生是怎么回报这些爱他们的人。当学生对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老师说出:“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的时候,在场的人无一不为之动容。马云栋老师问学生敢不敢一直喊“老师我爱你”直到老师上台抱你的时候,学生不假思索,坚定有力地说:“敢!”当我在学生的呼唤声中跑上主席台抱住学生的那一刻,禁不住热泪盈眶。在这场活动之后,学生们明显表现出对学习的热忱,是对父母希望的回报,还是对老师付出的反馈已经都不重要,只是坚定了一个信念:提升自己,为了学生,再也不是学校制度的驱使才被动要求自己,对于教师自觉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从意识到行动都是一个推动器。情景二:教师节的感动: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怀抱着一天的好心情,沐浴着节日的喜悦,精神饱满地走进校园。当跨进校门的第一步,令我惊喜而又感动的一幕发生了:在走向教学楼的通道两旁,整齐有序地排站着两列学生,穿着校服,迎着朝阳,青春稚气的脸上蒙着喜悦的笑意,弯腰鞠躬,齐声祝福:“老师您好,老师您辛苦了!”一路走,一路有整齐洪亮的祝福声送上,此起彼伏,肩上挑着责任,脚下踩着芬芳,心中充满感动地走完一路,涌动澎湃不已。就这一声在特别的日子,以特别的方式称呼的“老师”,怂恿着一股暖意从胸中升腾而起。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感和责任感,就像牙牙学语的宝宝喊出第一声“妈妈”一样,在洋溢着幸福的小宇宙里更多的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孩子们对自己的尊敬与信任瞬时

  ①赵静.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述评.中国教师,2012,12,52.

  让我觉得自己是多么重要!“教师节快乐!”默默地对自己说一句,在平淡烦躁的教学工作中,因为有孩子们的这一举动,让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情景三:毕业前的对视:今年夏天的7月份,2012届的高中毕业生即将踏上他们更高一层的学府去实现理想,施展抱负。在毕业典礼上,有一项节目是:在场的每个学生同与自己奋战三年的老师对视1分钟。很简单的任务,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好笑,很不严肃地对着笑,但是30秒钟之后,再没有一个人笑,而是眼中噙满泪花,嘴唇翕动,说不清是离别前的伤感还是师生情到深处,只是回想着每当站上讲台看到他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对知识渴望的表情,对自己信任的眼神,在场的每个孩子都没有好坏之分,成绩的好坏只是他们多元智力中的某一元在现阶段的表现不同而已,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骨朵,只是绽放的花期不同,我们无法将水仙与梅花做苛刻的对比,就像我们不能定性某个学生的好坏一样,我们能做的、唯一能为他们做的,就是耐心地等待他们不同的花期,这时我才明白,是因为爱孩子们才爱上教育事业,才促使自己不断在完善自己,为的就是能让每个孩子都在各自的花期美丽地绽放,并为他们绽放的那一刻欣喜、喝彩。

  情景四:家访后的感悟:当看到学生欣喜的笑脸,看到家长殷切的眼神,看到他们各样的生活环境的那一刻,通往古交遥远而又陌生的路带给我的怨气顷刻间消散殆尽。爸爸妈妈们都特意等着我去家访,一见面显得有点局促,我把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如实反映给家长,他们很激动,说孩子们在家都靠父母,在学校就多让老师费心了。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叮嘱,饱含着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同时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去了一个女生家,她是随父母从外地来打工就学,一家四口挤在两间租来的房子里,光线昏暗,狭小阴湿,这对父母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七年如一日地培养着她和哥哥两个高中生,支撑这个家庭的不是那根破旧的椽子,是爱的力量。一个内向的男生,父亲在矿上受过工伤,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被切了一大半,但是乐观的父母自始至终都是微笑着强调,无论如何也得上大学,孩子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当老师,注定了这辈子就是个责任的承受体,一边是父母的希望,一边是孩子的明天。三个儿子的负担让年轻的妈妈过早地衰老,她显得特别激动,说话也有点语无伦次,对我的到访充满感激,我心一酸,这是天下父母的浓缩啊!经过漫长的寻找,终于通过一条崎岖得不能再陡峭,陡峭得不能再颠簸的小路,到了一个叫“想儿岭”的村子,这个村名听起来就有一种伤感的调调,孩子每周这么远的路途去学校,怎么能不揪他们的心啊!而老师就是他们在学校的父母,肩负的责任是不言而喻的。一路回来浮想联翩,衿衿父母恩,悠悠师生情,家长和老师就是孩子成长飞翔的左膀

  右臂,这次的家访沟通,我受益匪浅,想要告诉老师们,爱自己的学生,双肩挑着的是学生和其家长的希望之重担;想要告诉天下父母,请你们放心,孩子是你们的希望,也是我们的骄傲!

  诸如此类,学校营造的校园文化于无声中如和风细雨般浸润着教师们的良知,使其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身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对于学生的关爱、自身的专业化自觉性,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都在这些学校的文化情景中升腾,而教师的自觉意识则是这一切的先导。

  三、结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那么其专业化的自觉意识需要伴随其终生,并始终起着理论上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教师专业化自觉意识的形成过程即专业的自觉、专业素养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和主体价值的实现的过程。唯有如此,教师才能越过被动的“受教育者”变成自身职业成长与专业化发展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不断走向专业化是必然趋势,而教师的专业化自觉意识的形成,是教师改变在外力的强迫下勉强在“应付”着专业化观念的重要途径,而且不再把这一号召当作一种空壳似的“口号”来看待,突破了“春蚕吐丝”这样一种纯粹的动物本能,不再是“蜡炬成灰”这种不具备意识的职业,更不是面对毫无意识与行动的花草树木的“辛勤的园丁”,而是在一定有目的性、创造性和探索性的意识支配下发生的,真正走出“春蚕”“蜡炬”“园丁”的谬喻。教师应该且需要形成树立专业化的自觉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师的需要,并且在社会化中实现教师角色化,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师的自我教育,对自己、对专业化有清晰的体认,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与自主性,从而指导专业实践,从根本上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真正地实现教师的专业化。

  参考文献

  [1]陈勇.第56号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师中国讲演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3.

  [2]露易丝·海.生命的重建.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3.[3]吉尔伯特·蔡尔兹.做适合人的教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122.[4]傅佩荣.哲学与人生.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44.[5]赵静.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述评.中国教师,2012,12,52.[6]傅佩荣.哲学与人生.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44.[7]李小红,邓友超.教师反思何以可能——以学校组织文化为视角.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3.[8]郭秀娟.教师专业化如何实现.太原教育,2012,3,45-47.[9]顾明远.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太原教育,2012,3,12-14.[10]刘雄英.师范生教育信念的养成——基于课程与教学论的视角,教育与职业,2010,24.

篇五: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

  教育者要时刻保持教育的自觉

  读冯恩洪先生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觉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身上背负的重担。我们跟随冯校长建设上海建平中学的脚步,再次温习了教育的目的,对课堂教学、育人环境、体验式德育、个性与特长、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文化等诸多的办学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教育的自觉有了新的领会,真可谓是受益匪浅。当前教育的河床里喧哗一片,已然失却往日的平和气息。从2001年开始,中小学教育经历太多的改革,而改革背后却弥漫着对方向的怀疑;教育经历太多的创新,创新背后却昭示实效的微利;教育有太高的期待,期待背后却显示忘了初心。作为教育者,同样有许多的浮躁,从而使教育有可能蜕化为拥有话语权者聒噪的平台;有许多的诱惑,使教育有可能失却清新质朴的气质;有许多的功利,使教育有可能失守教育的本真。因此,我期待自己像冯校长那样走向教育自觉。

  什么是自觉?自觉指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自己感觉到;自己有所察觉。自觉即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意识。而教育自觉就是一个人对教育或者对育人的一种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觉悟和自我行动。教育自觉程度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教育者或一个人教育素养和专业水准的重要指标。阅读本书,能感受到冯校长深情回顾与深入思考、深刻反思与自觉内省、积极改进与坚定重建的教育气场,他的这一系列教育自觉行为对我们教育者来说是非常有启示的。用现身说法来展示教育自觉四个显著特征,即目的性、自主性、反思性和实效性。

  目的性表现为教育主体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总是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教育的育人本质和目的,坚持教育性。自主性是指教育主体对教育有着自己个人的清晰认识、观点和看法,并能够独立地按照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言行一致地对教育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而不是人云亦云,跟风盲从。反思性表现为教育主体对教育的目的、内容、过程、方法、效果等的反复质疑、持续思考和辩证思维。实效性则是指教育自觉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发展产生的实然、实际的效果和效应。更简洁的表述,教育自觉表现在理论自觉、实践自觉、思想自觉、学习自觉四个方面。冯校长从动物森林学校的故事来阐述教育的启示: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教育应该发现学生的强势智慧,教育应该让人的强势智慧得到充分发展。其实他就是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表达对教育的理解,进而提出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从三方面入手:1、注意差异;2、尊重情感;3、释放潜能。在这三个框架下实施教育策略,从而达成教育目的。形成他自己的办学理念“合格 特长”。从中可以看出,冯校长有着对理论的自觉,用科学的方法发现、总结、概括、提炼上海建平中学的教育理念;用前人教育理论解释、说明教育常态与新常态;对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实践进行系统性、理论性提炼、概括和升华。由此我们知道了一切优秀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的理论成果都是理论自觉的产物。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践自觉即有目的、有意识地将一定的教育理念、思想、观点、方法等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自觉地用教育理论指导自己和他人的教育实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不仅仅是解决个别的、具体的问题,而且是解决一类的、系统的问题;不仅仅是解决学科知识的教学问题,更要解决教学、教书过程中的教育问题,即育人问题。冯校长团队总能在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并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机会,将之转变为宝贵的教育契机。本书就是描述冯校长的教育之路,引领我们从教育实践上升到教育理论,又从理论回到实践中去,启示我们要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再学习、再重建。只有敢于否定自己才能走出自己的教育之路,在这种意义上说,在教育实践、理论学习中自我否定也是一种教育自觉。思路决定出路。冯校长说,人不能识之我识之,这是一种见识;人不肯为之我为之,这是一

  种信念;人不敢为之我为之,这是一种魄力;人不能忍之我忍之,这是一种气度;人不会做之我做之,这是一种能力。这样的思想自觉,反映出教育者对教育理论与现实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是基于对教育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新挑战的高度敏感,自觉的创新思维和系统思考,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实事求是,对已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大胆质疑、批判。冯校长的思想自觉激发其教育创意,促进建平中学的教育革新,推动教育更好地发展。教师的角色很多,但基本的角色是学习者。教师角色的本质属性是学习性。任何教育家都不是天生的和先知的。成为教师的前提条件是先学和持续不断地学。优秀教师较之普通教师往往学习更自觉、更持久,他们在学习方面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自觉、目的明确、如饥似渴、持之以恒。本书里的“我”(冯恩洪)就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在从书本上、课堂里、生活中、参访中贪婪地汲取古今中外人类的一切文化和精神营养,不断地充实丰富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为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实践积累资源。冯校长认为21世纪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有效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正确思想能力、好奇心想象力、创新变革能力,教师不能置身其外。而这些能力都是要通过学习才能实现的。冯恩洪校长还引用艾德格的名言:学习效益在30以下的都是被动学习或个人学习;学习效益早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来说明学习方式的改变可以提高学习效益。

  归结一下,通读本书后,我们可以为教育自觉赋予更丰富的含义,从而使自己拥有教育自觉。

  (1)教育自觉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懂得自己教育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能够在教育工作中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自我建构,很多事情知道应该怎么做,知道应该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是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统一。这种精神是一种教育者自我觉醒的主动精神,有了自觉就拥有了一种可持续的、强有力的内在力量。这种精神其实是一个方向,方向正确了,大家付出的努力与勤奋,才能与目标越来越近。目前很多教师不能说没有自觉性,不过他们的自觉往往表现为自觉地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自觉地追求考试的分数,自觉地追求功利的目标,自觉地要求学生按照大人的意志行事……这不是教育自觉,这是教育的\\\伪自觉\\\。因为这种自觉已经在客观上脱离了教育的本质,割裂了眼前的行为与终身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教育成了一种反教育。

  (2)教育自觉是一种过程。自觉与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改变,自我提升相伴随,而自我改变并不轻松,有时还很痛苦,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磨练。并且,人的自我完善,追求美好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决定了自觉不是句号,而是逗号,自觉是一个螺旋上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3)教育自觉是一种境界。自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具有发展性,总是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发展,这决定了走向自觉是一种境界。自觉首先要认识自己,要了解学生和社会。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经过自己的适应,找到和他人和社会共同发展,和谐相处的共同守则。

篇六: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

  《教育即唤醒》读后感

  篇一:《教育即唤醒》读后感

  “问题学生”一直都是广大学校、家长所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我们这些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采用的教育态度,采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著名的基层教学老师杨聪,摒弃了面对“问题学生”采取忽视、监管、批评等教育手段,而是在自身教育实践过程中,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关注,尊重孩子幼小的心灵,重塑他们的自尊与自信,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和学校不再成为孩子的负担。

  他用以朴实无华的文笔,记录了教师与孩子之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故事与情况,一个个小故事《蒲公英的约定》《我的“雕虫小技”》《我让学生哭了》《小敏的课外书》……一个个最直接、最真实的教学案例,叩击心灵,引发思考。让我深受感动。在为我们这些身处基础教育前线的教师们道出更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的同时,也为“问题学生”指明了新的方向,让孩子回归最本真的情怀,解放孩子思想。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是母爱,一是师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对于问题生的思想工作应做实做细,沟通要有艺术,那种以批评为主,教育为辅,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的做法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对于问题学生更是如此,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心里去,用充满感情的言辞去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与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是心与心的碰撞,用真挚的情感燃起学生的希望。

  篇二:读《教育就是唤醒》

  彭兴顺老师,我记得前几年暑假教育局组织学校中层领导进行培训时曾给我们上过课,现在拿着他新出版的《教育就是唤醒》一书,一一阅读下来,感受颇深。让我们来欣赏欣赏其中的一些语句吧。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习惯培养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育人先育心,浇树要浇根。唤醒孩子,就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

  不一而足,有见地的语句比比皆是。全书分为七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希望老师们认真读读。

  篇三:读《教育就是唤醒》心得体会

  利用寒假期间我终于有空静下心来读了彭兴顺老师的《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结合自己这一学年的实际,收获颇多。让我明白了,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唤醒是生命与生命的交融,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习惯培养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育人先育心,浇树要浇根。唤醒孩子,就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

  全书分为八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每一章节传递着教育的伟大,“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引导”。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使者。

  唤醒的过程就是如此,不是要求别人做什么,而是我知道我应该主动去做什么,只有这样做就能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自己的潜力、体验到生命的活力与无限发展的可能,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一个唤醒的生命才会让自己的生命变得精彩而充满阳光。

  篇四:《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

  寒假的时候读了彭兴顺老师的书《教育就是唤醒》里面的内容很丰富,包括如何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如何成为名师,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等等。其中我记忆最深的是要让自己成为发展型教师成为教育活动的研究者,创造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文中举了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例子,介绍魏老师仅用六年成为特级教师的成功秘诀,就是“边学边研究”。

  人们从事某项劳动大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重复式,一种是科研式。重复式就是用同一种方式日复一日的做事情,没有思考和提高,虚度光阴。而科研式则是千方百计地想比昨天干得更好、更巧、劳动效率更高。这句话打动我的不是“千方百计地干得更好、更巧和劳动效率更高。”,而是“昨天”这一个词。虽然我是读师范的,但是毕业后的两年因为从事别的工作,而脱离了学校的环境氛围和老师的岗位。等我重新回到学校当老师,心里其实没有底气和自信,要做什么和怎么做,我很困惑也茫然失措。迫切地想让自己尽快的适应环境,让工作走上正轨,焦急地想要提高自己更方面能力好胜任这份工作。在很多书籍、网络文章或者讲座上面我都听过要努力奋斗要让自己更优秀更强大,当时看完听完的确会有一时的感概想要做点什么,可是总觉得以现在的状态,优秀离我好远,可望不可即,所以通常都是没有多久热情就冷却下来,要让自己变优秀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篇七: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营造团队活动文化唤醒教师专业自觉

  作者:郑晓娟来源:《教学月刊·小学综合》2014年第03期

  随着浙江省教师培训项目的全面启动、校本培训的不断深化、教师准入门槛的不断提高、信息化时代各种教育信息的唾手可得,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已经多元化、现代化,教师整体的专业水平不断优化。但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是不是也以同样的进程在上升、在成长呢?教师发展的最重要元素到底是什么?所以,今天,我们在思考,教师发展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案例“一次神奇的童心穿越”2013年的元旦,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乔司小学教育集团开展了团队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之一——“重返童年,童心灿烂”别样年会。这是学校为促进教师发展而设计的系列活动之一。170位教师,在这一天放下拘谨,在一次特殊的穿越中,点燃了激情。1.一张特殊的入学通知书入学通知书同学:您被录取为乔司小学教育集团一年级新生,请您带上“激情、快乐、回忆”参加乔司小学新生入学典礼。乔司小学教育集团开学寄语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一转眼,乔司小学教育集团迎来新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得到了机遇之神的眷顾,但更重要的是集团全体教职工的付出!年底了,面对组织对未来的期许,我们需要创新的方式,共启愿景,激励士气,为明年的战斗做好准备。为此,集团奉上这场特色年会,不一样的体验式年会!让我们一起回到儿时的校园时光,重温成长的快乐。同时让我们始终牢记我们的共同信念:我们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老师,我们是孩子的同行人;让我们重返童年,走进童心。活动的主角就是您,在您收到这份开学通知书时,这次特殊的体验之旅就已开始!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一场久违的开学典礼分班、出旗、上课、呼号;白衬衫,红领巾,嘹亮的号角,鲜艳的队旗。在外面飘雪的冬日午后,教师们俨然回到了童年时代。短短的半天,山寨版“金龟子”,170多个可爱的“大顽童”,一起穿越回到7岁;170位老师,不论男女,不分老少,白衬衫,红领巾,爆发创意!节目不是那么精致,演员不是那么专业,但是在这份自娱自乐中,教师们忽然发现,这种开怀大笑,好久不曾有过了,这份纯真无邪,似乎早就丢给了岁月的流痕。●思考——如水的团队,教师成长的沃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每个人在世界上要保证一生快乐的生活,必须有一份自己钟爱的事业或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团体,值得他全身心地投入与奉献。所以,我们怀着一个最朴素的愿景:打造一个如水的团队,使之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通过团队拓展、教师俱乐部、“家文化”之旅等系列活动,增加教师生命的宽度,感悟生命的可贵,从内心产生对团队的认同、对学校的归属、对自身职业的忠诚。1.“蝌蚪精神”——成为优秀的胚胎现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先生这样说:“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是青蛙,千万别忘了我们曾经是蝌蚪。”虽然童年不再,可是如果教师们能一辈子保持这种蝌蚪精神,就能永远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美国著名教师alanhaskvitz(被评为美国100个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综合世界各国对那些所教学生日后都表现优异的教师跟踪调查,总结出了优秀教师身上所共有的十个特质。“不循规蹈矩”被列为是最有趣的一个特点。因为这样的教师会让学生永不“安心”,不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而是让学生感到被挑战。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永葆童心,永远充满激情和想象力呢?我们安排了这一年会。在活动中,教师进入7岁开学典礼的场景,让平时一本正经的教师们放下身段,挂上红领巾,重新做回小学生。这是让教师们重新回到“蝌蚪时代”——以我心换“生”心。然后,170位教师分成8个班,取班名、选班花班草、唱班歌、想班级展示造型等。一环环下来,教师们身上的“蝌蚪精神”渐渐显现。50岁的“班草”带着小红花出列;一群平时特别注重形象的女教师连发型也变了:马尾、斜扎、两支羊角辫……“小丫头”们重现了;体育课上那些调皮捣蛋的“坏孩子”被罚站了。就这样,教师们一路将“蝌蚪精神”进行到底,把“不循规蹈矩”展现得淋漓尽致。可是,平时我们的教师面对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时,能有这么可爱的一面吗?当教师们重新回到童年的体育课上被罚站时,可否有更多的感同身受?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能“不循规蹈矩”一点吗?我们的系列活动就是让“蝌蚪精神”成为打破教师们心灵藩篱的载体,有了这一载体,教师成为优秀才有了可能性。我们努力让教师们的“蝌蚪精神”永存。2.“团队合作”——成为优秀的通道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如果说把每个教师比作散乱的珠子,那么“团队合作”就是串起珍珠的线,正因为有了这条线,才使珍珠成为了艺术品,从而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这一比喻可以确切地道出团队对于教师发展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因为任何教师的成长都需要一块沃土。只有当教师具备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合作互助意识,才能为自己成为优秀教师打开一个通道。我们的团队系列活动,正是通过不断创设这样的互助合作、同舟共济的场景,让教师迁移这种情景,形成这样的团队文化。在“班级文化创意”环节中,每个班的28个“孩子”为了在半小时内完成一系列的任务,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展示时,一班的“辽宁号”起飞造型震撼全场:8个男教师举着“飞机”(一位男教师)在航母上起飞了;三班“正能量班”,齐唱着《咱们工人有力量》,迈着军训时的步子,齐刷刷地走上舞台,让全场感受到“人心齐、泰山移”的气势……又如,在“家文化之旅”中,“击鼓颠球”这一活动让教师们感受到了成员共进退的重要性;“团队之轮”又让大家感受了团队一心的宏大气场。这样的活动场景谁能忘却?当同伴在生活中、教学中出现困难时,谁又会不出手相助呢?同时,这样的快乐将一次次成为教师们饭后茶余的回忆,这种温馨又怎能不迁移?通过团队活动、教学研讨活动一次次累积、深化,最终形成固定的校园文化。让教师在这里幸福成长、一起成长。3.“创新思维”——成为优秀的动力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当具备了这样的创新思维,教师总愿意把对教育教学创新的愿望化为实践,灵活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并且不断思考、总结、反思,最终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但是,教师创新思维的形成却又不是依靠简单的培训就能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希望创新方式,通过独特的、新颖的教师活动,不断刺激教师们潜在的创新意识。如本次活动中,我们通过语文课、数学课、体育课等情景的创设,要求一个团队(28位教师)通过30分钟,设计出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教师们在短短的30分钟里创意无限:语文课,戴望舒的《雨巷》由女教师们深情演绎(还是方言版),而男教师们则撑着杭州绸伞,袅袅婷婷地走在江南雨巷中。这样的表演笑翻了全场,但是大家都被深深吸引,童年版的《雨巷》谁会去追究合理性呢!这就是改变、创新!我们希望这一次次的创意活动能激发教师们想改变、想创造的思维情绪,克服长期重复教学的惯性和惰性,努力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有新意。“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静水深流,在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通过如水的团队活动,唤醒教师内心的发展愿景、教育理想,从另一个角度关注教师的发展。这是我们可以做的,也是应该努力去做的!

篇八: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

  两样东西可以唤醒教师的激情与自觉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但是校长另一个更应该承担的责任是做教师的引路人。一个学校,从教师所体现的专业精神和工作状态,以及整体面貌就大致可以判断学校的办学情况了。所以说,校长如何提振学校的教师精神,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与自觉,说是头等大事也不为过。选择把教师作为职业的人,大多善良、热情、爱孩子、乐于付出,也许在长期的工作中,教师呈现了某种程度的职业倦怠,但是,一旦教师内心的良知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被唤醒了,就会发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欣喜变化。新学期刚开学的一天,我走在学校的石板路上,发现有些松动,却找不到是哪块石板松动了,于是,我来回踩,努力地想把这块石板找到。几位路过的教师目睹我所做的事并知道了我的用意,他们也一起参与找寻,很快找到了,其中一位教师掏出手机给工程部打电话,并对我说:“校长,您先走吧,我守在这里等工程部来人……”

  虽然这是一件小事,却让我感慨许久。

  唤醒教师内心的良知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当年,我刚执掌这所学校时,每天在学校巡视,总会看到开裂的开关甚至裸露的电线,剧烈闪动的白炽灯,破落的大理石,即将掉落的壁画,被堵住的下水道,餐厅里明显的卫生瑕疵……而且,这些事的发生不只是在我发现的当时,破落的现象已经有一周或更长的时间了。无论多么地强调精致、完美,粗糙的管理总是发生在眼皮底下,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耐心地进行纠偏。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这些现象得到了彻底改变,似乎与教师学科教学专业事务毫不相干的公共事务,都被人们自觉地关注,这一切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防范校园欺凌事件,急病学生的紧急送医,公共卫生管理如“对学生饭前便后洗手”的教育和全面督促,包括到校、请假以及每个学生身体排查的晨检,上学、放学小学生要戴好小黄帽,教室开关门窗及通风,课外自由活动时的操场管理……这些数不尽的琐碎事务,都需要全体教职工以出义工方式参与、配合,并作为本职工作的延伸自觉完成。对此,教职工总是表现得与课堂教学事务同样的认真,全校教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教师之所以拥有如此良好的行为文化,源自一种文化魔力:让一切

  教职工的血液都融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良知”的兴奋剂。那些“小事情上的伟大进步”,让我坚信一个道理:提振教师精神、改良教师行为的根本动力,在于唤醒教师内心的良知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责任意味着承诺,教师的责任其本质是一种职业人的良知。“我在混口饭吃”“我在教学生”“我在塑造一个孩子的未来或者我在塑造一代人”,处在何种职业境界,决定了一个教师能够走多远。有责任心的教师,不只是对特定的结果负责,而是要把整个行动的过程当作个人的成就而为之奋斗。当一个教师作出完全的承诺时,那些不可想象的奇迹就会发生,教师从承担责任的角度思考独立开展的工作,并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再抱怨学校领导“怎么还没有修建好平坦的向前进发的道路,甚至连上山的梯子也准备不足”,而是背上自己的大砍刀,砍断影响上山的藤条杂草,开拓自己爬上山坡的道路;离开了责任心,就没有了背起大砍刀的力气,更无披荆斩棘的勇气和精神力量。现在,我不太会听到抱怨声,更多的是反哺我的力量,“校长,让我们一起想办法吧”“校长,这件事由我来干吧”……那些有责任心的教师,对于那些不平等的事,在他们看来远非那么令人无法容忍,因为他们的关注点不在于自己吃多少亏或有多少委屈,而是以“宗教般的虔诚”想着对于学生未来应当负责任的那些事。

  只有让所有人获得责任才能发挥更大的积极变革力量我很想给教师提高薪水,甚至做梦都在想。德鲁克说,“经济待遇不像维他命:没有它就会导致最严重的赤字症,但是它们本身并不提供热量”。虽然我只能做到争取政策支持,但是我仍然坚信这一点,比钱更重要的是鼓励,激发教师正能量的是对于坚守良知和责任的那些教师的充分肯定。

  教师承担起责任,需要用专业的心智和能力自觉地改造自身的工作。教师向孩子兑现作为教师的承诺,需要长期坚守,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还需要有不断修炼教育能力的专业进取心。教师的才华在于解决面前的教育问题,任何“教育家的语录”对于实际问题来说,都没有直接的、可用于操作的示范意义。一切现实的教育问题都没有任何简单的答案,特别是面对出现了“教育偏差”的人和事,教师有许多繁杂的工作要做,教师的工作几乎每天都要上演一幕幕展现洞察力的戏剧,作为一个具体的教师,必须拥有解决具体教育问题的能力和方向感,不迷信速效方法,不为流行思潮所左右,要形成个性化的而且是非常成熟的处理一切事务的能力。“要找到地毯上呈现的图形,就不要分析它的化学成分”,教师必须

  能够做到有效地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这样那样的问题,帮助孩子坚强地面对成长中的问题和挑战,在关注孩子现实之下展开“循循然善诱人”的机智行动。不管教师想不想承担责任,学校必须呼唤这种责任心。控制和严厉只是非常时期管理学校的一种手段,不能长期使用。“不愿意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身上”是教师抵制学校强权管理的原因所在。高明的学校领导,要用“一切权威性产生于对工作的客观责任”这一概念,代替“我是某个领导,我代表组织”这一类粗暴的概念。有责任的教师,是不需要通过表扬或批评知道他们做得如何,更不会屈服于某种权势,他们自己心中有数。这几年我在北外附校推进的一系列变革行动及所取得的成果,可以归因为一条“明智的工作法则”的帮助,只有让所有人获得责任之后,才能发挥更大的积极的变革力量。作为教师,在心灵深处有两个方面值得校长去挖掘,一是他们对自己工作的奉献,二是接受变革的意愿。

  要防范“尽心尽责”的误会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孩子,也包括放手让孩子自己完成而有意不提供帮助。教师的工作就是帮助孩子;无论孩子有什么需要,教师都

  要提供帮助;如果孩子不需要帮助,教师就不要去提供;不要代替孩子去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那样会贬低他们……教师是会在孩子的成长史上留下痕迹的人,能促进孩子进步的是能够“发现孩子自我表现中的那些奇葩”并有效地帮助孩子茁壮成长的那一群有责任心的教师。他们冲破死记硬背的“牢笼”,指导孩子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造、学会积极参与,而不只是简单模仿和执行指令。真正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做到长期钻研细节,通过严密的方法、严格的纪律、对细节的一丝不苟、不间断的劳作,以钢铁般的意志和磐石般的决心,实现富有力量的教育成果。教师的真实责任在于“学会放手”,必须放手让孩子对自己负责,最好的方法是教师不要具体给出想要孩子必须做到怎样,而是与孩子一起建立一些基本原则,让孩子能够自己教育自己。责任和良知能够激发激情,但要防范“尽心尽责”的误会,不要错误地认为“盲目的严厉”等于责任。教师有令人折服的精神与大规模实现理想的决心,并不意味着对孩子就一定有正确的远见力,也并不代表教师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式。固化的学校管理体制会使教师对于日复一日的工作显得思维僵化、行为固执,对于明显的缺憾和问题也无动于衷。学校管理者应当能够正确地判断那些缺乏教育智慧的所谓“有责任的教师”,不是去表扬他们而是要改进他们的“以负责任的名义”所犯下的过错,那些粗暴而不专业的行为,不是真正负责任的行为。

篇九: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让教育科研成为教师自觉

  作者:周庆锋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4年第01期

  科研自觉是指教师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实践的自我认识、自我觉悟、自我需求,是教师教育科研的理想境界。对于教师而言,教育科研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控制和要求,更应该是一种“觉”与“悟”,使科研的种子在教师自身内发生“核聚变”。而一个教师的“科研自觉”又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科研文化的引领、熏陶、唤醒与支持。一、注重精神引领,让科研成为愿景真正的教育科研是一项教师自主参与的活动,而不是被外界力量强迫去做的事情。教育科研是教师“为自己的理想打工”。所以,在教育科研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一定要重视营造弥漫于整个学校的科研氛围,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引导教师与学校共同愿景的形成,最大程度发挥教育科研在促进教师发展方面的功能。1.学校管理者是学校文化的传承者、引领者和践行者,应时时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在重要活动、专家讲学、教师培训、教学科研等活动中,通过演讲、讲座、研讨、评述等方法阐述学校的办学理念,指明学校的科研方向,指点教师科研成长的要诀,揭开教育科研的神秘面纱,引导教师克服和消除错误的教育科研观念,如,认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是专家、学者的专利;害怕搞教育科研影响教育质量,怕担风险;认为搞不搞科研都照常教书等。使学校科研文化不知不觉地深入教师的大脑中,深入教师的思想意识与实践行为中。2.学校应组织广大教师讨论“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了什么?教师该做什么?今天如何做教师?”等问题,并邀请专家教授来校做报告,采用座谈、沙龙、征文、演讲等方式,使教师理解教育的真谛和职业的认同,唤醒教师生命发展意识,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教师规划职业生涯,制定自己专业发展的愿景,确立发展目标和行动策略,并按目标逐步执行,为教师的发展指引方向,从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科研文化一旦内聚成教师精神,成为教师自我成长的动力,就会唤醒教师潜能,使之发挥创造力,开发智慧,最终提升理念,进而转化为行动。二、注重学习熏陶,让科研成为生活科研文化的基础构建为的是营造学习氛围,以此确定教师自觉科研意识。学校科研文化固然需要外力推动,但更重要的是激发教师学习和研究的内在需要。因此,一旦研究与学习成为教师的群体行为,学校科研文化就会形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因此,学校应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理论,掌握教育教学科研方法,鼓励教师自学、自研、自我反思和提高。引导教师读书,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积极搭建“教师专题论坛”“教研组研习活动”“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坊”等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平台,开放学校阅览室,引导教师坚持读中外教育家的一些经典著作和书刊,广泛浏览各类有用的教育信息,并及时组织教师撰写读后感,进行读书交流,在交流中互相感染,并每学期评选读书积极分子,使教师进一步深化对教育的认识,夯实教师的人文底蕴,不迷失教育的视野。同时,将学习到的知识整合、内化,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我的科研能力,让教育科研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三、注重团队唤醒,让科研成为习惯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科研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的形成是基于研修团队建设的。没有科研文化的研修团队建设是浮于表面的、不深刻的,没有研修团队建设的科研文化是空洞无物的、没有根基的。学校应以机制和效益为价值取向,建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教研协作小组等多元学习型研修团队,提升集体的智慧,定期开展科研活动,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通过互动彼此支持,以减少教师由于孤立或视野所限而导致的知行偏差。充分发挥“同伴互助”,开展讲坛制度、沙龙式教研、自主组合式教研、网络教研、论坛在线研讨、自荐式开课与邀请式听课、同课异构活动,疑难问题进行集体“会诊”活动,教师论坛等,促进相互交流切磋,引领反思,提高科研水平,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和局面,激发教师参与其中的成就感,使教师逐步成长为科研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四、注重行动支持,让科研成为自觉“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学校应引导教师树立“在科研中成长”的信念,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做到善于观察和思考,勤于尝试和探索,把先进的理念、他人成功经验直接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学校在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时,要求教师一是要树立大教育观。研究的内容不仅仅是本学科的教学,还要涉猎学校管理、德育、班队等其他方面的工作,做到“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二是循序渐进。要让教师埋下头来,潜心教育教学研究,不要想一口吃成大胖子,不要认为问题小而不去研究,不要认为文章小而不写,哪怕是“豆腐块”的科研文章,都是教师在教育科研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三是因人而异。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有差异,学校就应对教师实施分层要求,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科研成果指标。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分别要求有省市级、县级和校级不同层次的课题和论文发表或获奖。四是注重激励。学校应根据教师科研成果的档次颁发资金,赠送教育著作、报刊等物质奖励外,还应重点突出精神荣誉奖励,评选优秀科研小组和先进科研个人,并在评优评模中给予优先。同时,学校每学年要开展科研成果展评,精心布置学校科研成果展示室,让每位教师都拥有自己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的科研成果展示台,供学校来宾参观,使教师人人争学校科研成果的一席之地,最终实现学校科研的全面开花,使教育科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指校长)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因此,学校只有营造浓郁的教育科研文化氛围,引导教师不断强化教育科研意识,并内化为教育行为,使其自觉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水平,从而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和行为方式,才能使教师走向“科研自觉”。(作者单位:江西广丰县排山镇中心小学)

推荐访问: 教师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