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隐疾-博天堂国际

时间:2022-10-26 11:50:05 浏览次数:

树大招风的茅台近日颇不安宁。一是陷入众多的商标之争甚至诉讼之中,除了火热的“国标”之争外,这位茅台镇的霸主起诉了茅台镇上众多酒企,被媒体称为茅台围剿“茅台”。

另一不安宁处,则是随着股价的下跌,市场上出现了茅台酒在社会有两万吨存量之说,而市场也立刻给出了反应。

茅台的商标之争与不良的市场反应之间有何关联,其背后反映出什么?茅台不愁销的现象是否会渐渐成为过去?

诡异官司

11月10日,北京丰台。

当天,茅台酒厂起诉“荣和烧坊”商标侵权纠纷案在丰台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双方分别就“maotai”字样的使用、包装的相似度等问题进行了陈述与辩论。

应诉方贵州荣和酒业有限公司(下称贵州荣和)董事长仇福广声若洪钟,慷慨陈词。仇福广除了否认贵州茅台的相关指控外,还指出,“茅台一直在欺骗全国人民,1915年的巴拿马奖是由荣和烧坊获得,根本与茅台没关系”。仇福广质问:“在遥远的1915年,茅台获了什么奖?”

事实上,茅台酒在该届世博会上仅获得了一枚银牌。据1917年2月中国巴拿马赛会筹备局官方出版的《我国参加巴拿马赛会纪实》一书记载,在此次博览会上,我国共获奖章1218枚,为各国之首,酒类中获大奖章的有国内五种酒,但并无茅台,在银牌奖章一列中有“贵州公署酒”。也就是说,送往参展的荣和酒坊与成义酒坊的茅台酒只获得了一枚银牌。

这或许并不是最让茅台感到尴尬的,极有可能的是,茅台起诉错了对象。时代周报记者在茅台镇采访发现,贵州荣和酒业有限公司只是一家酒业经销公司,并没有生产资格,它所出的贴牌“荣和烧坊”的白酒,均为仿冒自贵州茅台镇荣和烧坊有限公司(下称茅台镇荣和)。这两个公司虽仅一字之差,却是两个不同的公司。而茅台镇荣和早已发文贵州荣和,要求对方停止其侵权行为。

11月18日,在茅台镇荣和酒厂内,茅台镇荣和老板陈云强向时代周报记者出示了他早已准备好的一系列商标注册证。

这家1982年成立的酒厂,原名为富强酒厂。彼时,“荣和”“成义”“赖茅”等商标均为贵州茅台酒厂所有,但茅台酒厂一直未使用,最后被撤销。

于是,富强酒厂成为茅台镇上申请注册的众多酒厂之一,最后成功注册“荣和”以及“荣和烧坊”等商标。2011年8月,更名为贵州茅台镇荣和酒业有限公司。

陈云强介绍说,仇福广以前是茅台镇荣和的经销商,后来被发现在四川买酒贴茅台镇荣和的品牌进行销售后,就停止了其经销协议,“但仇福广在贵阳注册了公司,仍然一直在盗用‘荣和烧坊’商标。”

“今年9月9日,在贵州酒博会上,仇福广列了一个展柜的荣和烧坊酒,我发现了,于是向酒博会的组织方反映,最后,仇福广只好走了。”陈云强说。

时代周报记者在贵州采访期间,曾两次联系仇福广本人,不过其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除了与仇福广的纠纷外,陈云强与茅台酒厂也一直有着官司。2009年、2010年及2011年,茅台酒厂分别对茅台镇荣和所注册的“荣和”、“荣和王”、“荣和ronghe及图”商标提出争议申请,但最终都被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一一驳回。

“赖茅”之争

1951—1952年,仁怀县政府将当时茅台镇上最大的造酒烧坊“成义”(华茅)、“荣和(王茅)”、“恒兴(赖茅)”三家烧坊收归国有,组建成了今天的茅台酒厂。

在今天,因为“成义”烧坊的后人早已移居国外,该品牌已无人问津,而荣和、赖茅却成为茅台镇上乃至全国相争的商标,引起许多纷乱。

当然,茅台镇荣和也没有那块传说中的奖章。茅台镇荣和总经理张著红告诉时代周报:“如今的荣和是否茅台的真正传人,我不太在意,陳老板拥有‘荣和’这个商标,能生产出好酒,由此能挣到钱,才是我在意的。”一句话,道出了茅台镇上众多酒厂的傍名牌本质。

而据《仁怀县志》与《茅台酒厂志》记载,“赖茅”商标为赖永初所创,恒兴酒厂在国营化之前也一直为赖永初所经营。

1982年,赖世强在茅台镇重建恒兴酒厂,其后申请“赖茅”商标,并获得了当时的仁怀县工商局的同意,但仁怀工商局在1988年与1991年两次上呈贵州省工商局均被驳回,理由是商标归属“存在争议”。

11月20日,赖永初长子赖世强在其所创立的赖永初酒业有限公司内接受了时代周报的采访。

“从上世纪80年代国家发布商标法后,‘赖茅’为茅台酒厂所有,但它从来没被使用过,相反,茅台镇上很多酒企都在用,2003年后,因为茅台厂的弃用,有企业向国家商标总局提出异议。”赖世强介绍,“2006年‘赖茅’商标被国家商标总局撤销,之后,很多酒企都想注册,也都没有成功。最后,‘赖茅’就沦为一个公用商标了,一直到现在。”

在贵阳市三桥酒业批发市场,时代周报记者看到,这里至少有三十多种不同酒厂出品的“赖茅”。

如今,扰攘多年的“赖茅”商标之争可能要告一段落。此前,国家商标申请委员会已给予茅台“赖茅”商标的优先使用权,并同意茅台享有该商标的专有权,只是商标许可证尚未颁发。

关于这一点,赖世强说:“对这个裁定,我们毫无办法,因为茅台太强大了。”在最近两年中,赖永初酒业更为偏重于发展自身的“赖永初”与“赖恒”品牌,其所受冲击相对没那么大。

“在‘赖茅’商标将归属于茅台酒厂上,我在规定期限内给国家商评委回了复函,如果茅台酒厂拿了这个商标,它应该管束这个市场,对赖茅进行打假;但是,如果它拿了这个商标后,自己不用,却给别的酒企用的话,我肯定不同意的,因为,那是我父亲的知识产权。我始终认为,‘赖茅’是我父亲的知识产权,而不是一个商标。”赖世强说。

问题是,如果被茅台拥有赖茅商标,那么茅台镇上50多家赖茅酒厂将何去何从?其中一些企业势必陷入绝境。

等待它们的,或许是被兼并。

商标之争背后

为什么茅台酒厂曾经对“荣和”、“赖茅”等商标弃置不用,如今又要重新争夺呢?

在茅台镇一些企业主看来,茅台不是在抢商标,而是清理茅台镇的白酒市场。

陈云强说,贵州茅台镇荣和烧坊2012年产酒约600吨,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赖世强则说,2013年,恒兴酒厂产量将达1500吨。而在茅台镇内,不包括家庭作坊,茅台镇至少有500余家酒厂。而经营规模达到荣和与恒兴规模的酒厂,也不在少数。

在一些人看来,茅台镇上酒业的发展已经分薄了贵州茅台的市场份额。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年来,不断涌现出的各种“赖茅”酒正在不断蚕食茅台酒的市场份额。“茅台已经意识到这点,这也是其高举知识产权牌的原因所在。”一位业内分析师说。

贵州茅台争夺“赖茅”的另一层用意,那就是其旗下的“习酒”将于明年2月在香港独立上市,而据习酒公司董事长张德芹透露,至今年10月底,习酒销售收入已突破23亿元,并有望在2012年全年实现销售30亿元。显然,收回“赖茅”品牌,发展中档酒,正好补充习酒上市后的空缺。

另一方面,茅台镇面积仅5平方公里,空间非常有限,在这5平方公里内,却有超过500家酒厂,这一数据还不包括众多的家庭作坊。

茅台镇内一位厂主告诉时代周报:“茅台酒厂是很傲慢的,它不会去和我们谈收购,这几年来,已经有十多家企业因为商标侵权问题被它告到了工商部门,通过工商部门达到整改目的,是最划算的。”

有分析称,茅台镇的小酒厂密集发动商标战,指责茅台镇其他酒厂涉嫌商标侵权,目的主要在于为贵州省政府整合茅台镇的小酒厂进行舆论造势,他们是在为“大茅台集团”的战略铺路。

知名白酒专家铁犁表示,茅台集团目前的销售收入只有300多亿元,要确保到“十二五”末,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有一定困难,茅台已经做好了扩产,但在销售压力的逼迫下,其只有对市场份额进行争夺,战略转型、形成品牌垄断、控制茅台镇的资源便是其手段之一。

社会存货两万吨?

进入11月以来,贵州茅台,这只中国第一股股价便持续低迷。截至11月20日收盘,贵州茅台股价已从10月底的247.37元跌至214.05元,区间跌幅为12%,远超沪深指数的跌幅。短短20天之内,按贵州茅台流通总股本10.4亿股计算,其流通市值折损额达到340亿元之巨。

而对应股市折损的是,茅台酒的社会存量越来越巨大。相关人士分析,茅台酒的社会库存或达到茅台酒一年的供应量,300万-400万箱,若加上经销商的渠道库存,或达茅台酒两年的供应量,2万多吨。

由此,茅台价格崩盘的传言甚嚣尘上。茅台集团新闻发言人彭云在接受时代周报的采访中称:“社会上达到2万吨存量的说法是夸大的,没有任何事实依据,而价格崩盘更是耸人听闻,至于股价的下落,是市场所给出的估值,不是公司所能控制的。”

此时,距离茅台酒提价才过去不到两个月。今年9月4日,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自2012年9月1日起适当上调部分产品出厂价格,这些产品平均上调幅度为20%—30%。公告之后,贵州茅台遂将高度酒提价约200元,从619元上调至819元,低度酒则上调约140元。

一位白酒行业内的观察人士说:“价格的上调压缩了经销商与渠道商的利润空间,所以经销商进货变得不那么积极。”

实际上,贵州茅台第三季度的预收账款仅为37.47亿元,而此前的第二季度为40.45亿元,第一季度则为57.72亿元。季度间呈严重下滑趋势,三季度预收账款同比下降45%。

在财经观察人士叶檀看来,贵州茅台股价的下跌以及在市面上的滞销,并非仅仅由于提价,今年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政策压力(三公消费禁止喝高端酒)、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这才是茅台酒价格走低的重要因素。

酒含毒 能饮否

令狐补充

11月19日,媒体爆出酒鬼酒中检测出塑化剂超标260%,中国就业协会跟进,称中国白酒普遍含有塑化剂。并公布数据显示,白酒产品中塑化剂含量,多则高出国家安全标准8倍,低的也有1.7倍。还称一般而言,高档白酒含量低而低档白酒含量高。该协会同时解释,白酒含塑化剂是生产环节使用管道、容器等塑料制品所致。

浏览相关报道,不难发现,这一则关乎食品安全的新闻,并没有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然而在资本市场却获得了巨大反响。此消息一出,有黑马之称的酒鬼酒股票跌停,白酒类股票市值300多亿化为乌有。责任者酒鬼酒的回应是质疑检测机构的权威性,食品安全行政监管部门则尚未作出反应。而许多金融和酒类行家则认为这疑似资本市场幕后有人在恶意炒作、做空白酒……一个看上去是关乎饮酒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由此疑云密布,演化为一个充满阴谋和铜臭的神秘事件。

事件既然关乎到了国家控制严密的金融和酒类行业,其内幕自然云山雾罩,非绝大多数公众可得与闻,只能等待行政管理部门履责调查公之于众。但是,顾及自身安全的升斗小民,却不难从了解塑化剂的毒性以及白酒的安全性入手,从中获得一定的教益,为驱除长期笼罩在时代上空的食品安全阴霾贡献一点力量。

首先,都应该关心和过问一下中国酒业协会在此事中所扮演的角色。据透露,该协会16个月以前即发现白酒普遍含有塑化剂。但其声称,因协会并非官方组织,同时,白酒塑化剂含量目前亦无相应国标,故将自发调查所得数据隐而未予以公布。

换言之,中国酒业协会,在明知塑化剂危害人体健康,而且海峡对岸塑化剂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举世皆知的情况下,没有公布调查数据。却选择酒鬼酒塑化剂严重超标这一被业内质疑为资本炒作的时机予以公布。这种毫无社会责任感的做派,显然不是一个行业协会应有的行为。也有必要一提的是,中国酒业协会所声称的白酒因生产过程中遭塑化剂混入的理由,也很可疑—有质疑者认为,与去年台湾发生以塑化剂为主角的食品安全事故类同,在此次白酒塑化剂事件中,塑化剂有增加液体饮料黏稠度的功效,可使白酒产生陈酿特有的挂杯效果,而这样的效果是酒客判断白酒档次的常见指标之一。因此也可引申解读为何越是高档白酒塑化剂成分越多。有鉴于以上种种行径,如此行业协会,所作所为客观上不仅伤害了酒客,也祸及了行业自身。

其次,塑化剂的危害性也应广而告之。源自台湾研究结果显示,成年人长期每天喝1瓶受塑化剂污染饮料,生殖功能异常风险将增加3-4倍;体重较轻的儿童风险更增加6-8倍,另外,对孕妇风险也较高。香港浸大生物系通过小白鼠实验证明,服食“塑化剂”后,白鼠繁殖的后代多为雌性,且排卵功能衰减;而诞下雄性,则生殖器官较正常的短小三分之二,精子数量大减,结论是,“塑化剂”毒性属抗雄激素活性,可造成内分泌失调,对男性的影响较女性大。美国的研究者表明,塑化剂导致女性提前进入更年期,甚至导致部分女性提早15年停经。

由塑化剂的毒性着眼,考虑到目前公款吃喝消费居高不下,其中白酒耗費所占比例不菲,且有的名酒还具心照不宣的政治地位的怪诞现实,此次白酒塑化剂事件,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白酒在公款筵席上滥觞的局面,如此,却也是种种不幸中的一桩不错的尾声。

推荐访问: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