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天堂国际-博天堂手机app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一政治上(全文)

高一政治上(全文)-博天堂国际

时间:2022-08-04 12:10:03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上(全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课——第二课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

  第一节商品

  第一框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1. 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 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3.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1)

 社会分工(2)

 私有制的出现

  4. 商品、 劳动产品和物品之间的关系——练习册 p2

  第二框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 使用价值的含义:

 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自然属性, 反映人与物的关系)

 2. 价值的含义:

 凝结在商品当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特有属性, 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 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例:

 1 把斧子=15 千克大米

  4. 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

 (1)

 二者是统一的。

  (缺一不可)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能形成价值, 因而也就不能形成商品。

  (2)

 二者是对立的。(不可兼得)

 无论是商品生产者、 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可能同时得到这二者。

 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 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 消费者要想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 就必须付出价值给商品生产者。

 第三框 商品的价值量

  1. 商品价值量的含义:

 商品价值的大小

  2.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指当时在某个生产部门里, 绝大部分同类产品

 的生产条件。

 3. 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提高劳动生产率, 缩短个别劳动时间

  4. 劳动生产率:

 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1)

 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

  (2)

 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5.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生产率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总量

  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生产率

  例; 某地皮鞋业生产出现下面情况:

 ①甲皮鞋厂劳动生产率提高, 皮鞋业劳动生产率不变; ②皮鞋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甲皮鞋厂劳动生产率不变; ③甲皮鞋厂与皮鞋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样提高。

 在上述三种情况下, 在一定时间内, 甲皮鞋厂生产的皮鞋的价值总量依次发生的变化是( )

 a 提高、 变化、 降低 b 提高、 不变、 降低 c 降低、 提高、 不变 d 提高、降低、 不变 第二节 货币

  第一框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5. 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

 偶然的物物交换 w1=w2 w2

  (2)

 扩大的物物交换 w1 w3

  (3)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w4

  w1 w4

  w2 w w5

  w3 w6

  (4)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w1——g——w2

  6. 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当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7. 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第二框 货币的职能

  1.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2. 货币的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1)

 价值尺度:

 ①含义:

 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②原因:

 货币是商品也有价值

 ③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观念中的货币

  (2 )

 流通手段:

 ①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公式:

 商品-货币-商品(w-g-w)

 ③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不能是观念中的货币,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比较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练习册 p12)

 (3)

 贮藏手段:

 ①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②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只有金银才能执行这个职能

  (4)

 支付手段

  (5)

 世界货币

  3.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一般地说, 商品的价格与其本身的价值成正比。

 练习册 p16 例 5:

 辨析题。

 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 因此价值不变, 价格也就不变。

 第三框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 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发行权、 发行单位、 发行目标)

 2.纸币的本质:

 货币符号 比较纸币与货币(练习册 p13)

 例 .欧元作为法定货币已在欧盟 12 个成员国正式流通, 欧元和人民币的共同点是( )

 a.都能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b.都能充当商品的交换的媒介

  c.其购买力都是由国家决定的 d.都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4.通货膨胀: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1)

 含义: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 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2)

 原因: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

  (3)

 危害:

 纸币贬值、 物价上涨, 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 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减少, 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4)

 措施:

 必须要控制通货膨胀。

 最根本的方法:

 大力发展生产, 增加商品供应量, 同时也要降低物价,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还要控制纸币的发行量, 使之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

 例 1.某国发生通货膨胀, 对通货膨胀的原因有不同的说法, 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 )

 a.由于商品生产供不应求, 以致物价上涨, 纸币贬值。

 b.由于商品生产供不应求, 必须大量发行纸币。

 c.由于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数量

  d.由于纸币的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需要的数量

  例 2.通货膨胀可能引起商品价格全面上涨, 而这些商品的价值量则(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可能变大, 也可能变小

  5.正确对待货币:

 (练习册 p17 例 6)

 第三节 价值规律

  第一框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 价值规律的内容

  ①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②商品交换遵循的原则—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 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波动的原因:

 ①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②价值决定价格(主要的)

 3.商品交换的本质——双方交换自己的劳动。

 4.等价交换的实现——等价交换并不存在于每一个场合, 而是从长远来看,从整体来看的。

 它是通过价格波动实现的。(练习册 p21‘等价交换的原则是怎样贯彻的’)

 5.等价交换的两种形式:

 ①货币产生前:

 双方的价值量相等(例, 一把斧=15千克大米)

 ②货币产生后:

 价格和价值相符(例, 一件衣服=50 元)

 尝试分析现实问题——正确对待价格战(练习册 p21)

 第二框 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调节作用)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劳动生产率——(刺激作用)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分化作用)

  第二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第一框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与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得出的结论。

 从社会生产目的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的角度)

 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成分—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

 国有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1 含义:

 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它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

 ○2 作用: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第一、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第二、 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

 ○3 应当不断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2)

 集体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1 含义:

 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2 作用:

 把分散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组织起来, 有助于克服个体经济力量单薄等缺陷和弱点。

 a.是独立的经济单位, 有充分的自主权, 经营方式灵活, 对市场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b.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 缓解就业压力, 增加积累和国家税收。

 ○3 必须支持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集体经济在农村中的实现形式——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一方面, 在坚持土地农田水利设施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 农户与集体签定合同, 承包一定的土地或生产任务, 并根据劳动成果取得收入

  另一方面, 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结合起来, 宜统则统, 宜分则分,统分结合。

 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优点:

 这种体制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 既能适应分散的小规模经营, 也能适应相对集中的规模经营, 因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3)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课本 p39 下—p40 上)

 ○2 公有制实现形式:

 a.公有制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如股份制、 股份合作制、 承包、 租赁等都可以利用。

 b.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 也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如股份制)

 若国家和集体控股, 企业就具有明显的公

 有性, 这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第二框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

 生产资料所有形式 劳动方式 作用/特点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2.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

 ○1 第一, 就全国而言,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既要又量的优势, 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2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非公有制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正确对待非公有制经济———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要鼓励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 并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6.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优劣的标准———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为标准, 而要看它是否适合现实的生产力状况。

 7.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1)

 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2)

 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首先,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课本 p42)

 其次,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

 实践证明—这种所有制结构适应了 我国的国情, 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 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框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社会主义制度下, 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

  2.按劳分配的内容——课本 p44

  3.按劳分配的优越性——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提高劳动技能, 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其他的分配方式

  (1)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与个体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2)

 按生产要素分配——凭借劳动、 土地、 资本、 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为什么要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确立这一原则,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资本、 劳动、 土地、 技术等要素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 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

 否则, 市场经济就难以顺利进行。

 ①按劳动要素分配:

 一般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 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

 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 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 股息分红, 债券、 股票交易收入, 等等。

 ③按土地要素分配:

 是指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

 ④按技术、 信息要素分配:

 是指科技工作者、 信息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的收入。

 ⑤按管理要素分配:

 是指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3)

 社会福利性分配

  5.“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客观必然性

  (1)

 首先—最终原因。

 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

 (2)

 其次。

 这是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①现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因此, 按劳分配也必然成为分配

 方式的主体。

 ②在公有制经济之外, 还存在非公有制经济, 因此也就必然会存在多...

推荐访问: 高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