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天堂国际-博天堂手机app >教案设计 > 2023年幼儿园比多少教案五篇(完整)

2023年幼儿园比多少教案五篇(完整)-博天堂国际

时间:2022-12-31 12:20:05 浏览次数: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1  教材分析:  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同时也是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教育目标的的实现都为后续学习准备的,所以为了我们班在今后能把数学能力发展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幼儿园比多少教案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1

  教材分析:

  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同时也是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教育目标的的实现都为后续学习准备的,所以为了我们班在今后能把数学能力发展的更好,我设计本次活动《比多少》,让幼儿通过操作学习,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活动目标:

  1.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在四个以内的两集合间元素的多少。

  2.能够个接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能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活动准备:

  相应的图片若干、“比多少”操作材料人手份;“等量判断”操作卡等。

  活动过程:

  、经验准备

  游戏:抢椅子

  让幼儿分组上来玩抢椅子的游戏,幼儿人数和椅子的数量在4以内,并相差个。提问:刚才玩抢椅子游戏的时候,个小朋友坐几张椅子?椅子多还是小朋友多?为什么?你有办法变成样多吗?

  二、集体探索

  1、出示教具:数数,花园里开了几朵花?(4朵),蝴蝶飞来了,请小朋友帮助蝴蝶找朋友,只蝴蝶找朵花做朋友。(幼儿个别操作)蝴蝶多,还是花多?你怎么看出来的?我们给多的放个花片做标记。有办法让蝴蝶和花样多?

  2、这里还有小鸭子和小鱼,谁来喂小鸭子吃小鱼?(幼儿个别操作)

  比比,小鸭子多还是小鱼多?小花片放在哪里?

  三、分组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方法。

  我们先来玩“比多少”的游戏,小朋友把小筐里的两样卡片对齐排好,比比哪个多,用小花片做记号。

  玩好后举手让老师检查,把卡片放回小筐,再到后面桌子上玩“哪两排样多”的游戏。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第次试教,由于材料的准备过于仓促,使活动没有达到预计效果,为了保证幼儿学习数学的效益和更高的兴趣,我就修改了整个活动,包括材料的准备,活动环节的设计我都加以了修改,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习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近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2

  设计思路:

  三至四岁的孩子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周围事物越来越感兴趣。我在设计这活动时,从幼儿的兴趣点着手,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题不宜太难,以情境引入课题,带宝宝们去动物餐厅吃美食,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朋友,比较出物体的多少。同时,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的机会,有利于幼儿的认知活动向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

  活动目标:

  1.愿意积极参与比较数量多少的活动。

  2.能用添1或去1的方法让两组物体的数量变成一样多。

  3.知道用重叠、并放、连线等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并用语言表述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鱼、老鼠图片、花生、纸杯、水彩笔。

  2.资源包材料:操作卡《请朋友吃一吃》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一一对应比多少。

  1.男猫宝宝和女猫宝宝结伴去餐厅,观察比较男猫宝宝和女猫宝宝的数量,判断多少。

  2.到餐厅就坐,观察比较猫宝宝和椅子的数量,判断多少。

  3.分发杯子喝水,观察比较猫宝宝和杯子的数量,判断多少。

  小结:判断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和少,用添1的方法可以是相差1的两组物体的数量一样多。

  4.探讨用什么样的方法判断一整盘鱼和所有猫的数量关系。

  小结:我们可以每一只小猫从盘子里拿一条鱼,这样一一对应比较多少,就能判断鱼和猫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

  二、幼儿两两合作判断5只老鼠与4颗花生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三、完成操作练习,巩固用去1、添1使两组物体相等的方法。

  1、幼儿完成《请朋友吃一吃》的练习,指导语:请你用连线的方法使每只小蚂蚁吃一粒豆子,并比较蚂蚁和豆子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想个办法让每只小蚂蚁吃上好吃的豆子吧!

  2、相互检查、评价操作结果。

  活动反思:

  幼儿多次进行匹配活动后,认识并理解了相关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活动中能够确定两组物体数量说多谁少,还是一样多。并掌握了使两组数量不相等的物体变得相等的方法,目标基本达成,我的小结不够全面。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条围裙,小兔、小狗、青菜、肉骨头图片;

  2、矿泉水瓶、茶杯、书、盘子、小桌子;胡萝卜、鸡蛋。

  3、音乐

  活动过程:

  (1)看看,我变成谁啦?(师穿围裙)妈妈穿上围裙要做事情啦!

  (2)(出示小兔)咱们家养了小兔子,妈妈要给小兔喂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咱们家有几只小兔子?(两只)

  妈妈喂了几棵青菜?(两棵)

  让我数一数,看宝宝数的对不对。

  (3)听听,谁在叫(播放小狗叫的音乐)

  是谁呀?(出示小狗)

  小狗也饿了,它们也想吃东西了,宝宝们,小狗爱吃什么呀?(肉骨头)

  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呀?请一个宝宝来说一说为什么?为什么要准备三根?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才能让每只小狗都有一根肉骨头呢?(三根)

  你们都叫我准备三根(出示肉骨头),那好,那请你们帮我数一数啊!正好这里有三根肉骨头,那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每只小狗都能得到,一只小狗一根肉骨头。

  小百科:

  数量,指事物的多少。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表达方式。从远古时代开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人们就需要创造出一些语言来表达事物(事件与物件)量的多少。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4

  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反思:

  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习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近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一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自己探索两组物体(5个以内)的多少。

  2、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掌握重叠和对应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会比较两组(5以内)物体的多少。

  活动难点:

  幼儿自己尝试找出比较物体多少的两种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超市游戏。(碗和勺子)

  2、学具准备:超市游戏。(每人手中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

  3、颜色不同的雪花片若干。(每人二组,每组不超过五个,用学具袋装好。)

  4、猫和老鼠头饰若干。(各占幼儿人数的一半。)

  5、操作册第1册第17-1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听音乐走线。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今天,老师买了好多的碗和勺子(出示四个碗和五个勺子)

  教师:请小朋友们帮老师看一下碗和勺子哪个多一些?哪个少一些?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用重叠和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在幼儿发现了一种方法后,老师进行及时鼓励与总结,并强调是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若幼儿没有发现,教师要进行合适的引导。)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玩“超市游戏。”比较学具袋中的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哪种多一些?哪些种少一些?一样多?

  第二组:玩雪花片。比较自己手中的雪花片哪种颜色多一些?哪种颜色少一些?一样多?

  第三组:完成操作册中第17-18页的练习。

  4、集体游戏:猫捉老鼠。

  教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放音乐《一只小小老鼠》。)

  每组8-10人,分别戴上猫和老鼠的头饰。(每种头饰不超过五个。)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当音乐停止时,要请幼儿说出自己组中猫和老鼠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小朋友们今天真棒!都学会了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重叠和对应。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你小学具袋的门打开,把手中的学具宝宝一个一个装进去,不要忘记把学具袋的门关上!

  活动延伸:

  1、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一下男孩和女孩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2、请幼儿回家后比较一下家中爸爸和自己的衣服或鞋子谁的多一些?谁的少一些?幼儿将学具收拾好。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5篇扩展阅读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5篇(扩展1)

——比多少教案设计参考3篇

比多少教案设计参考1

  教学准备:

  图片3张 纸偶2个 记号笔 铃铛 凳子

  教学过程:

  一、 情景表演,出示汪汪狗、跳跳兔,引出课题。

  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新朋友,一个是汪汪狗,一个是跳跳兔。

  二、 出示礼物,感知物体的多少。

  今天是汪汪狗和跳跳兔的生日,他们收到了许多许多礼物。

  出示图片①: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礼物?(个别幼儿)萝卜有几个?我们伸出小手数一数?汪汪狗收到了什么礼物?(集体)有几颗?请幼儿想办法比较谁的礼物多?

  出示图片②: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礼物?汪汪狗收到了什么礼物?哪个小朋友知道3个蘑菇多,还是4个苹果多?你是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

  教师引导:我们是用什么好办法比较多少的?

  出示图片③: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礼物,有几块饼干?汪汪狗收到了什么,有几根骨头?请幼儿比较,谁的礼物多?你是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请幼儿操作,发现了什么?

  三、 游戏:

  ⑴、跳跳兔和汪汪狗要邀请小朋友到他们家来玩抢凳子的游戏,小朋友要听小铃铛的声音学*绕着凳子走,铃声停马上坐下,

  一张凳子坐一个小朋友,看看谁能抢到小凳子。幼儿游戏。

  ⑵、抢凳子的游戏好玩吗?老师还要带小朋友门去外面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找朋友,1个女孩子必须找1个男孩子做朋友。看看谁最能干,会找到朋友,找到朋友的小朋友一起和老师去外面做游戏。

  设计意图:

  三至四岁的孩子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周围事物越来越感兴趣。我在设计这活动时,从幼儿的兴趣点着手,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题不宜太难,以情景表演引入课题,请来动物过生日,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朋友,比较出物体的多少。同时,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操作、探索的机会,有利于幼儿的认知活动向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较多的物体,回比较多少。

  2、培养幼儿的初步分析、比较能力。

比多少教案设计参考2

  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反思:

  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习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近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一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比多少教案设计参考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知道“同样多”的含义。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掌握比的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比较多个物体的多少。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用所看到的动画内容讲小故事给同学们听,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

  2、谈话导入: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观察动画处,组内交流。说一说动画片里的故事都讲了什么?

  小组交流:有4个萝卜、3个苹果、4只小兔、3只小猪、4根木头、4只小凳……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同样多”

  ⑴、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

  ⑵、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⑶、问: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 4=4 学生书空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⑷、学生动脑筋:看看,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⑸、动手操作:学生用学具袋中的物品摆“同样多”的物品

  比如说:圆片和三角形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5篇(扩展2)

——小班数学比多少教案

小班数学比多少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在活动中会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娃娃图片

  2、帽子、围巾、口罩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图片

  师: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出门要带上帽子、围巾好口罩。

  二、帽子和围巾比较多少。

  1、师:图上有什么?(帽子和围巾)

  有几顶帽子?(2顶帽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2、几条围巾?(3条围巾)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帽子和围巾哪个多?

  三、围巾和口罩比较多少

  1、各用数字几来表示?

  2、围巾和口罩哪个多哪个少?

  四、小朋友和口罩比较多少

  1、有几位小朋友?(3)用数字几来表示?

  2、有几只口罩?(3)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帮小朋友带上口罩。

  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及一样多

  2、培养幼儿的活泼开朗的形格。

  3、活动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4、幼儿由于年龄小还不能掌握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

  5、听取专家、老师们的见意后,完善到教学活动中,使这节课更完美。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5篇(扩展3)

——幼儿园小班比多少教案

幼儿园小班比多少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重叠对应比较的方法,比较两组实物的多少。

  2、初步理解一样多,多1个,少1个等词汇。

  3、培养幼儿的比较能力和对应感。

  活动准备:

  磁性动物教具5只及相应房子,小猫5只,红绿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动物回家。

  1、出示5只小动物,排成一排: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在外面来做游戏,看是谁?现在小动物们玩累了,想回他们自己的家里,每只小动物住一幢房子,我们一起来把它们送回去吧。出示5幢房子,引导幼儿边观察边说:许多小动物,许多间房子。

  2、把每只小动物放入一幢房子,引导幼儿比较:房子和小动物是不是一样多﹙一样多﹚。

  3、再出示一只小动物:又来了一只小动物。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现在动物和房子是不是一样多?﹙不一样多﹚动物多了一只,房子少了一幢。

  二、小花猫和鱼。

  1、出示小花猫和鱼:小花猫回到家里,肚子饿了,找了鱼来吃,看又几只小花猫,有多少鱼?引导幼儿说出:有许多小花猫、许多鱼。

  2、请个别幼儿上前摆放,比较鱼和猫是不是一样多﹙一样多﹚。

  三、幼儿操作。

  1、出示雪花片,请幼儿比较自己拿到的红的雪花片多还是绿的雪花片多?引导幼儿说出:红﹙绿﹚的多一个,红﹙绿﹚的少一个。

  四、评价活动情况。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5篇(扩展4)

——小班数学教案《比多少》3篇

小班数学教案《比多少》1

  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反思:

  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习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近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一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小班数学教案《比多少》2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顺序,学习书写数字1、2。

  2、激发幼儿书写数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数字卡片1、2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今天我们开始学写数字,谁会写数字1,请小朋友到黑板上写一写。请几名幼儿到黑板上自由书写。

  引导幼儿说出:写数,1要从圆点开始,向箭头方向书写。老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数字1,让幼儿观察老师写数字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请小朋友到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一写。

  二、学写数字2。

  出示两座小房子,谁知道两座小房子用数字几表示:谁会写数字2,请到黑板上写一写。请几名幼儿到黑板上自由书写。

  老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数字2,让幼儿观察数字2的笔顺,老师写数字2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幼儿对照老师写的数字2先做书空练习,再在田字格里书写。

  三、引导幼儿观察画册《小鸟和松鼠》。

  1、请小朋友说一说小鸟和松鼠各有几只,分别用数字几表示?

  2、指导幼儿一起在画册上书写数字1、2。

小班数学教案《比多少》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条围裙,小兔、小狗、青菜、肉骨头图片;

  2、矿泉水瓶、茶杯、书、盘子、小桌子;胡萝卜、鸡蛋。

  3、音乐

  活动过程:

  (1)看看,我变成谁啦?(师穿围裙)妈妈穿上围裙要做事情啦!

  (2)(出示小兔)咱们家养了小兔子,妈妈要给小兔喂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咱们家有几只小兔子?(两只)

  妈妈喂了几棵青菜?(两棵)

  让我数一数,看宝宝数的对不对。

  (3)听听,谁在叫(播放小狗叫的音乐)

  是谁呀?(出示小狗)

  小狗也饿了,它们也想吃东西了,宝宝们,小狗爱吃什么呀?(肉骨头)

  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呀?请一个宝宝来说一说为什么?为什么要准备三根?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才能让每只小狗都有一根肉骨头呢?(三根)

  你们都叫我准备三根(出示肉骨头),那好,那请你们帮我数一数啊!正好这里有三根肉骨头,那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每只小狗都能得到,一只小狗一根肉骨头。

  小百科:

  数量,指事物的多少。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表达方式。从远古时代开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人们就需要创造出一些语言来表达事物(事件与物件)量的多少。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5篇(扩展5)

——大嘴巴比多少大班教案3篇

大嘴巴比多少大班教案1

  活动内容:大嘴巴比多少(数学—数量)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

  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

  第三层次:在*指导下,学习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活动准备: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

  数字脸谱连线(1组);

  大嘴巴比多少(1组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大嘴巴比多少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

  2、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

  3、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数字(1—9),符号“〈”“〉”。

  学具:(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

  数字脸谱连线(1组);

  大嘴巴比多少(1组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5篇(扩展6)

——大班数学大嘴巴比多少教案3篇

大班数学大嘴巴比多少教案1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三层次:在*指导下,学习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活动反思:

  一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大班数学大嘴巴比多少教案2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三层次:在*指导下,学习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活动反思:

  一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5篇(扩展7)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菁选3篇)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的多少。

  2、游戏中学习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活动重点:学习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活动难点:在游戏中学习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七星瓢虫图卡一张。

  画有瓢虫轮廓的操作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制作比7少的瓢虫图片

  (出示瓢虫图片)

  老师:小朋友们好,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很可爱的动物,你们想认识一下吗?

  (幼儿回答)

  老师:瞧,这个是什么呀?你们认识这是什么昆虫吗?它为什么叫七星瓢虫呢?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身上共有几颗“星”?原来它身上有7颗星,所以叫它七星瓢虫。

  老师:可不要小看七星瓢虫哦,它可是瓢虫王国的国王呢!瓢虫王国里还有许多瓢虫,有6颗星的,3颗星的。

  现在老师是七星瓢虫,是瓢虫王国的国王,请你们把手中的小瓢虫画上比7少的任意几颗星。

  (发放操作材料,幼儿操作。)

  二、学习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的多少,并进行数量多少的排序。

  老师:瓢虫国王要挑选一些小瓢虫和它一起去旅游。(教师从幼儿的作品中选择1颗星、两颗星一直到六颗星的"瓢虫各一只。)

  老师:我们来看一看七星瓢虫国王挑选的这些小瓢虫各有几颗星?

  (教师跟幼儿一起点数)

  老师:国王的要求很严格,小瓢虫要按照身上的数量来排队,国王在最前面,那后面应该是跟着谁呢?

  (请幼儿来操作,老师带着幼儿集体检验。)

  三、找一找数量是7和比7少的物品。

  老师:瓢虫国王所有物品数量都是7件,7件毛衣7副眼镜,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由哪些东西正好是7个,可以给七星瓢虫国王来用。小瓢虫物品的数量都不能超过7,找一找我们活动室里的什么东西少于7,它们的数量分别多少?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2

  一、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二、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三、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四、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五、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3

  一、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二、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三、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四、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五、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5篇(扩展8)

——防火知多少教案 (菁选3篇)

防火知多少教案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3、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玩具、毛巾、电话、几种防火安全标志。

  活动重点:

  重点是防火;难点是自救。

  活动过程:

  1、从一些物品中找出幼儿不能玩、易引起火灾的东西,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说出火灾的危害。火不仅能烧毁房子,烧伤人,还会烧毁森林,污染空气。

  3、通过课件,引导幼儿说出预防火灾的方法,认识“防火”标志。

  ①预防火灾,小朋友们不能随便玩火。

  ②蚊香不能靠近容易着火的物品。

  ③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

  ④小朋友不能玩未熄灭的烟头,见了没熄灭的烟头应及时踩灭。

  ⑤认识“严禁烟火”的标志。

  4、简要说出火的用途,消除幼儿惧怕火的心理压力。

  5、让幼儿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与技能。万一着小火了怎么办?着大火了呢?困在房间里?公共场所着火怎么办?

  6、游戏:“安全防火自救”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幼儿遇火不惧怕、不慌张,提高幼儿防火自救的能力。

  认识标志,设计标志。让幼儿为不同的场所设计并张贴相应的“禁止烟火”“当心火灾”等标志。

  自然是如此美好,生活是如此安宁。然而,躲在和*、文明背后的火魔,正窥视着我们。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火灾。一个小小的火星可以使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化为灰烬,可以夺走人最宝贵的生命。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然而对于火,幼儿缺乏相应的防火知识和能力。因此,增强幼儿的防火意识,提高幼儿的防火自救能力,加强幼儿防火安全教育至关重要。

  活动开始,让幼儿主动探索、寻找日常生活中不能随便说的易引发火灾的物品,并让幼儿自主地说出不能玩的原因。体现《纲要》理念,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中,通过看火灾录相及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几个片断,使幼儿在大脑中形成表象,并让幼儿通过观察、思维、想象,自主做出判断,丰富幼儿安全防火知识,从小培养安全意识,为幼儿一生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最后,采用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自救知识、技能。

  总之,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坚持面向全体,尊重、关注每个幼儿,给所有幼儿提供开放的环境,同他们一同探索,始终做幼儿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丰富了幼儿防火知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当然,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中班年龄普遍偏小的特点,把握不到位,活动难度稍有些偏大。在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互助合作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活动反思:

  安全是幼儿园的头等大事,消防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幼儿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安全教育也应把握时机。抓住生活用火的例子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让幼儿在真实情感中感受,更加容易接受。

防火知多少教案2

  设计意图:

  随着社会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加上北方冬季气候干燥,生活中存在着潜在的火灾危险。幼儿园孩子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烧伤`烫伤等意外伤害。因此培养他们的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掌握相关防火常识及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十分必要。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随机教育外,有必要组织一次专门的教育活动,让幼儿懂得如何防火、如何自救,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为此我选择了《防火知多少》这个教学活动,从而真正体现《刚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3、使幼儿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初步的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难点:

  让幼儿知道如何防火,学会自救。

  活动准备:

  1、生活中幼儿接触过火,能了解一些火的相关常识。

  2、实物投影仪,相关消防图片,火灾片段的录像。

  3、蜡烛、火盆、废纸等着火实物及沙子、水盆等灭火用品、湿毛巾人手一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火的特性、用途及危害。

  1、利用实物感受生活中的火,了解火能够发光,发热的特性。教师把蜡烛点燃,让幼儿适当靠近火焰来近距离地观察火、感知火,进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2、引导幼儿讲一讲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利用火的,教师以火的口气总结火的用途及危害:“孩子们你们说得都很好!我是人人都需要又人人都害怕的火,我在你们生活中有很多用处,可以照明、烧水、做饭、发电、炼钢、治病。但是一不小心也有可能引起火灾,我一发火会把所有的东西都烧光。”

  二、利用图片,了解相关防火常识。

  1、播放火灾录像的片段让幼儿在感受熊熊大火的气势同时,猜一猜引起大火的原因。

  2、结合图片,说一说如何防火大火烧起来浓烟滚滚,火势冲天,会把所有的东西都烧光,甚至会把人烧死,是多么危险呀,那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怎样做才能避免火灾的发生呢?

  ①、 不玩火柴、火机。

  ②、 不玩插座、插头和电线。

  ③、 不在阳台及禁放区内放鞭炮。

  ④、 不用明火照明找东西。

  ⑤、 提醒爸爸不乱扔烟头。

  ⑥、电器使用后及时关闭电源等。

  三、尝试几种简单的"灭火技能,了解自救逃生的方法。

  1、试着用沙子覆盖的方法灭火,用水浇灭火。教师在搪瓷盆中点燃木柴,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尝试用沙、用水来灭火。

  2、尝试用在地上打滚的方法压灭身上的火。

  3、观看相关自救逃生的图片,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教师边操作投影图片边提问幼儿,引导幼儿说一说自救逃生的方法:万一着火了不能躲在衣柜内或床底下,要马上大声呼救,并打电话(119)找消防员,告诉着火的详细地址。在消防车没赶到之前,不能坐电梯逃生,更不能从楼上跳下去,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披上浸湿的被子,贴着地面爬出去。

  四、进行消防逃生演习

  1、模拟情景:大家正在位于南京路6号的红太阳电影院看电影,突然着起大火来了,大家该怎么办?

  2、指导幼儿试着拨打电话119,告诉消防员着火的地址。

  3、带领幼儿用湿毛巾握住口鼻,按照安全出口的指示方向进行自救逃生。

  4、幼儿及时疏散到安全地带,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孩子们,由于消防人员急时赶到,大火已被扑灭,没有造成任何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我们战胜了大火,我们胜利了!

  五、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观看消防队员的消防演习,进一步了解火灾的危害,学习在危险面前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活动反思:

  1、内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活动设计过程连贯、层次清晰。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广泛的教育资源来开展活动。通过观察、谈话、演习等形式来提升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从而增强幼儿的防火意识,获得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2、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能够在活动中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活动氛围,并且时刻关注幼儿的情绪和参与程度。此外,动静交替的活动设计和相关情景的创设使幼儿在参与活动时能始终保持兴趣,获得发展,体验到集体活动的快乐。

防火知多少教案3

  设计意图:

  生活中存在着潜在的火灾危险。幼儿园孩子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烧伤、烫伤等意外伤害。因此培养他们的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掌握相关防火常识及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十分必要。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随机教育外,有必要组织一次专门的教育活动,让幼儿懂得如何防火、如何自救、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为此我选择了《防火知多少》这个教学活动,从而真正体现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3、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视频、图片、玩具、毛巾、电话、几种防火安全标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培养幼儿初步的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难点:让幼儿知道如何防火,学会自救。

  活动过程:

  一、从一些物品中找出幼儿不能玩、易引起火灾的东西,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观看视频,引导幼儿说出火灾的危害。火不仅能烧毁房子,烧伤人,还会烧毁森林,污染空气。

  三、通过视频,引导幼儿说出预防火灾的方法,认识"防火"标志。

  1、预防火灾,小朋友们不能随便玩火。

  2、蚊香不能靠近容易着火的物品。

  3、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

  4、小朋友不能玩未熄灭的烟头,见了没熄灭的烟头应及时踩灭。

  5、认识"严禁烟火"的标志。

  四、简要说出火的用途,消除幼儿惧怕火的心理压力。

  五、让幼儿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与技能。

  (万一着小火了怎么办?着大火了呢?困在房间里?公共场所着火怎么办?)

  六、游戏:"安全防火自救"游戏。

  通过游戏培养幼儿遇火不惧怕、不慌张,提高幼儿防火自救的能力。

  活动延伸:

  认识标志,设计标志。让幼儿为不同的场所设计并张贴相应的"禁止烟火""当心火灾"等标志。

  活动反思:

  今天我班开展了防火安全教育《防火知多少》,向小朋友介绍了很多关于防火的知识,遇到火灾应该怎样自救和求救,并带领孩子们一起认识各种防火标志,逃生路线图等等。 活动中孩子能够积极配合老师,用现实生活中广泛的教育资源来开展活动。通过观察、谈话、演习等形式来提升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从而增强幼儿的防火意识,获得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活动中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活动氛围,并且时刻关注幼儿的.情绪和参与程度。此外,动静交替的活动设计和相关情景的创设使幼儿在参与活动时能始终保持兴趣,获得发展,体验到集体活动的快乐。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5篇(扩展9)

——数数有多少教案 (菁选2篇)

数数有多少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的点数1——7的数,并能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操作过程。

  2、体验数学活动点数匹配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数数有多少》

  2、操作材料:排序板、每个幼儿8朵花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手指变变变》

  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三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金孔雀呀。四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花猫呀。五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老虎呀。我是一只肚子非常非常饿的打老虎,想找一只小动物吃……。

  2、引导幼儿点数。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给我们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一起去看看吧。

  (展示课件)

  (1)出示幻灯片大公鸡,有几只大公鸡。

  (2)谁又来了,出示幻灯片两只小鸡。教师带幼儿一起点数,并说出总数。

  (3)这次是谁来了,来了几只蝴蝶,请幼儿说出总数,并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

  (4)春天还有美丽的花朵,来数一数,这有几朵花?

  (5)还有一件好吃的礼物呢?请幼儿点数。

  3、认识排序板。

  (出示排序板)

  提问:(1)排序板上有什么?

  (2)应该从小红旗开始点数。请小朋友们手拿着小红旗进行点数。

  4、幼儿练习点数。

  每位幼儿先点数5以内的花朵,点数正确的幼儿老师奖励一朵花,然后再进行点数,根据不同层次的幼儿,点数数量逐渐增加。幼儿点数

  5、花儿朵朵

  请幼儿把花贴到自己身上,同时会说1朵花、2朵花、3朵花……。贴好后进行游戏。

数数有多少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的点数10以内的数。

  2.对点数活动产生兴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ppt《数数有多少》

  活动过程:

  1.出示ppt中春天的风景图,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

  师:这幅画上画了些什么?

  师:小宝宝有几个?燕子有几只呢?大树呢?小花呢?(师幼共同点数说出总数)

  2.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10以内的数。

  认识排序板,学习给小朋友排排队

  师:春天到了,春天的景色真美,小朋友排队去郊游。数一数这里有几个小朋友?(手口一致地点数)

  师:(出示排序板)这是一张排序板,谁会给这些小朋友排排队呢?(要求从小红旗后面从左往右一个一个地排)

  师:小朋友要出发了,请你们给他们点点人数吧!

  3.练习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数。

  请幼儿在排序板上给小朋友排队,排一个数一个。

  4.幼儿操作《幼儿画册》,自己去数一数。

推荐访问: 教案 幼儿园

网站地图